包含覩的词语
- 1、瞻覩:亦作'瞻覩'。观看;看见。
- 2、预覩:预见。
- 3、玄覩:犹远见
- 4、习覩:犹习见。
- 5、探覩:审察。
- 6、熟视无覩: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语本 晋 刘伶 《酒德颂》:“静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 泰山 之形。”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覩也。”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此事今初起點,論國事者皆熟視無覩焉。”亦作“ 熟視無睹 ”。 郭沫若 《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 7、亲覩:亦作“亲睹 ”。 亲自看见。
- 8、前覩:1.谓见前世之事,以为借鉴。2.犹预见。
- 9、瞥覩:犹瞥见。
- 10、逆覩:亦作'逆睹'。预知;预见。
- 11、目不忍覩: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 12、目覩: 1.见"目睹"。
- 13、面面相覩: 面面相覩miàn miàn xiāng dǔ (1) 你望我,我望你,惊惧不知所措 例 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覩,各欲逃生。——《三国演义》 英 look at each other in blank dismay;be at a loss what to do
- 14、窥覩:观看;观察。
- 15、见覩:见到
- 16、回覩:回头看。
- 17、观覩:亦作“观睹 ”。观看。 北魏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开善寺》:“ 丑多 亡日,像自然金色,光照四隣。一里之内,咸闻香气,僧俗长幼,皆来观覩。” 唐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杭 民竞相观睹。” 宋黄庭坚 《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舍前花木深,春物丽观覩。”
- 18、洞覩:犹洞察。
- 19、先覩为快:谓以先见为快事。语出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争先覩之爲快。”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 蘇 人目所未經,咸欲先覩爲快。”亦作“ 先睹爲快 ”。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念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睹为快吧。”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鱻苍载》还没有见过,实在有背‘先睹为快’之意。”
- 20、不覩事:1.亦作“不睹事 ”。 糊里糊涂;不更事。 元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俺孩儿,好寃屈,不覩事,下牢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士肃 听罢道:‘那里这样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2.不晓事,任性妄为;不识时务。 元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三折:“不覩事撞入咱阵里,你正是有路无归。”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覩事强谐 秦晋 。” 明无名氏 《打董达》第二折:“不由我忿怒,拳着处,血模糊。你可也不覩事 班 门学弄斧。”3.昧心负义。 元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他是个不覩事的乔男女,你便横枝儿待犯些口舌,那厮敢平地下锹撅。” 元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好模样,歹做出,不覩事,要休书。”
- 21、不覩是:1.亦作“不睹事 ”。 糊里糊涂;不更事。 元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俺孩儿,好寃屈,不覩是,下牢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士肃 听罢道:‘那里这样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2.不晓事,任性妄为;不识时务。 元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三折:“不覩是撞入咱阵里,你正是有路无归。”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覩是强谐 秦晋 。” 明无名氏 《打董达》第二折:“不由我忿怒,拳着处,血模糊。你可也不覩是 班 门学弄斧。”3.昧心负义。 元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他是个不覩是的乔男女,你便横枝儿待犯些口舌,那厮敢平地下锹撅。” 元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好模样,歹做出,不覩是,要休书。”
- 22、覩事:懂事,明晓事理。
- 23、覩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終。”
- 24、覩斯:复姓。战国魏有覩斯赞。见《战国策.魏策一》。
- 25、覩当:收拾,安排。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