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覩是
拼音: | bù dǔ shì |
注音: | ㄅㄨˋ ㄉㄨˇ ㄕˋ |
不覩是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不睹事 ”。 糊里糊涂;不更事。 元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俺孩儿,好寃屈,不覩是,下牢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士肃 听罢道:‘那里这样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2.不晓事,任性妄为;不识时务。 元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三折:“不覩是撞入咱阵里,你正是有路无归。”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覩是强谐 秦晋 。” 明无名氏 《打董达》第二折:“不由我忿怒,拳着处,血模糊。你可也不覩是 班 门学弄斧。”3.昧心负义。 元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他是个不覩是的乔男女,你便横枝儿待犯些口舌,那厮敢平地下锹撅。” 元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好模样,歹做出,不覩是,要休书。”
引证解释:
⒈ 同“不覩事”。
引元姚守中《粉蝶儿·牛诉冤》套曲:“被这廝添钱买我离桑枢,不覩是牵咱过前途,一声频叹气长吁,两眼悽惶泪如珠。”
元王氏《粉蝶儿·寄情人》套曲:“把一封正家书改做了诈休书, 冯魁不覩是将我来娶。”
网络解释:
不覩是
字义分解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9
- 繁体是
- 五笔JGHU
- 五行金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
与不覩是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