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顿的词语

  • 1、顿点: 标点符号(、),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 2、一字一顿: 说一个字就停一下,然后再接着说,指为了说清楚或为了强调说话的语气,说话时说得慢而有节奏。
  • 3、周居劳顿: 是指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
  • 4、恩顿加语:班图语语言的一种
  • 5、顿首之礼: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 6、顿口: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 7、沉顿:疲惫,精神不振。
  • 8、牛顿龙: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 9、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 10、无顿: 1.佛教语。谓没有顿悟。 2.犹不必。
  • 11、政顿: 整理。政,用同“整 ”。
  • 12、中顿: 途中饮食的处所。
  • 13、指手顿脚: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14、营顿:行军中的营寨。
  • 15、虚顿:虚弱疲惫。
  • 16、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民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17、宿顿:临时寄宿。
  • 18、牛顿环: 词语解释⒈  一种呈现同心圆纹的等厚干涉图样。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在球面和平面上反射后叠加所形成。如在平面玻璃板上放置一块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用平行单色光照射时就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干涉条纹。在阳光下,则呈现彩色同心圆干涉条纹。
  • 19、牛顿第一定律: 词语解释⒈  又称“惯性定律”。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任何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20、马其顿人: 词语解释⒈  马其顿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约134万人(1987年)。讲马其顿语。信东正教,少数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养羊业发达,部分从事工业。
  • 21、马其顿:古代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国家。公元前5世纪形成。腓力二世在位时(前359-前336),势力强盛,积极扩张,成为希腊诸城邦的霸主。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后,远征东方,灭亡波斯帝国,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瓦解。后由安提柯王朝统治,经三次马其顿战争,被罗马征服,前148年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 22、马斯顿荒原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又称约克角围攻(Siege of York),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
  • 23、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
  • 24、华盛顿邮报: 词语解释⒈  美国报纸。日报。1877年创刊。注重报道美国政府和国会消息。
  • 25、华盛顿:华盛顿 georgewashington, - 。美国总统。 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直至胜利。 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年两届总统任期满后,隐退返回家乡。由于他对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被称为“美国国父”。②美国首都。人口约 万 年 。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命名。美国国会、联邦政府机关、总统府 白宫 、国务院、国防部五角大楼 等设此。著名纪念建筑有华盛顿纪念塔、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等。旅游业为重要经济部门。
  • 拼音dùn,dú
  • 注音ㄉㄨㄣ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BNM
  • 五行

基本释义

dùn(2) ——“冒顿”(Mòdú):汉匈奴族的单于(chán yú)(3) 另见dùndú动词(1)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2) 同本义顿,下首也。——《说文》二曰顿首。——《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3) 又如:顿颡(屈膝下拜,以额叩地,多在请罪投降时用);顿筑(以头或物撞地);顿头(磕头);顿膝(下跪)(4)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顿足失色。——《聊斋志异·促织》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5) 又如:顿脚;顿足(以足跺地。形容着急、悲痛的样子)(6) 倒下,跌倒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7) 又如:顿仆(僵仆);顿落(低落);顿碌(折腾);顿毙(倒毙);顿擗(崩倒;倒塌)(8) 放置;安放 。如:整顿,安顿;顿纲(整顿纲纪);顿放(安放);顿寄(寄存);顿备(准备)(9) 止宿;屯驻 。如:顿兵(驻扎军队;休战,止兵);顿舍(屯戍,止息);顿息(休息);顿住(止宿;屯驻)(10) 舍弃;废弃文六龙顿辔。——《文选安陆昭王碑》(11) 又如:顿脱(甩掉);顿罔(撤除围猎之网)(12) 解 。如:顿缨(挣脱绳索);顿开(挣开;脱开)(13) 暂停 。如:他顿了一下,接着又往下说;顿辔(停车);顿断(音节停顿间断);顿毂(停车);顿驾(停车);顿滞(停息滞留)(14) 买 。如:顿下(买下)形容词(1) 劳累疲弊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兵甲顿,士民病。——《韩非子·初见秦》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2) 又如:顿卒(困苦。也作顿悴);顿悴(困厄憔悴)名词(1) 宿食之所。也指宿食所需之物 。如:顿所(营房;馆舍)(2) 在中国书法上指起笔落笔时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 。如: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顿笔(写字在折画处,用笔轻按,称顿笔)(3) 次,回——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 。如:一天三顿饭;说了他一顿;一顿毒打;顿顿(每餐)(4)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于公元前496被楚灭副词(1) 立刻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亡国之恨顿生。——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2) 又如:顿喝一口家乡水;顿改前非;顿尔(忽然);顿豁(突然开朗);顿绝(一下子断绝);顿饱(一下子吃饱)(3) 另见d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