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剑壁:峭壁。
- 2、剑锋:剑锋 - QQ飞车B级赛车B车“剑锋”是M-C公司参加欧洲赛车年展的作品。
- 3、剑跗:剑柄。
- 4、剑歌: 1.弹剑而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不得意,"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史记.孟尝君列传》作"冯歡"。
- 5、剑函:剑匣。
- 6、剑号: 剑号jiànhào (1) 符号+,象征性地用来标志一个死者的姓名和作为一组参照符号中的第二个符号 英 dagger
- 7、剑戟:泛指武器。
- 8、剑眉: 剑眉jiànméi (1) 直而末尾翘起略呈剑形的眉毛 英 dashing eyebrows;straight eyebrows slanting upwards and outwards
- 9、剑南:地理名称,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 10、剑镡:即剑首。指剑柄的末端常有的圆形部分。 2.指剑。
- 11、剑合:比喻重逢。
- 12、剑客: 剑客jiànkè (1) 对剑术精通精习的人 英 swordsman (2) 死士,刺客 英 assassin
- 13、剑履: 见“剑履上殿 ”。
- 14、剑气:指剑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华和才气。
- 15、剑龙: 1.《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人有盗发之者,睹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后诗文中用以为典。 2.古爬行动物,属鸟龙类。体大,长可达六米,头小,颈短,背部弓起。四川﹑新疆曾发现此类化石。
- 16、剑芒:亦作'剑芒'。剑锋。
- 17、剑术: 剑术jiànshù (1) 舞剑或用剑刺杀的技艺或技能 英 swordplay (2) 日本用木棒对刺的一种体育运动——亦称“剑道” 英 kendo
- 18、剑侠: 剑侠jiànxiá (1) 精通剑术的侠客 英 knight-errant;swordsman who champions the cause of the down-trodden
- 19、剑鸣:传说楚王命莫邪铸双剑,剑成,莫邪留其雄,而以雌献楚王。雌剑在匣中常悲鸣。南朝宋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即咏此传说:'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忽分形。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后以'孤剑鸣'喻别后思念之切。
- 20、剑花: 1.亦作"剑华"。 2.剑的光芒。
- 21、剑华: 1.亦作"剑华"。 2.剑的光芒。
- 22、剑槊:剑和槊。泛指兵器。
- 23、剑衣:裹剑的缯帛。
- 24、剑器:古武舞曲名。
- 25、剑外: 1.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2.泛指蜀地。
- 26、剑铓:亦作'剑芒'。剑锋。
- 27、剑服:剑士的服装。
- 28、剑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 29、剑首: 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以玉或金属制成,扁圆形,其上镂有花纹。
- 30、剑士:善于击剑的勇士。
- 31、剑佩: 1.亦作"剑佩"。 2.宝剑和垂佩。
- 32、剑轮: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
- 33、剑树: 1.佛教语。剑轮地狱中的景象。见《长阿含经.地狱品》。 2.喻险境。 3.酷刑之一。
- 34、剑仙:传说中精于剑术的仙人。后亦指侠客。
- 35、剑玺:指刘邦的斩蛇剑和传国玺,为汉代神器。后用以象征统治权。
- 36、剑化:《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望丰城有剑气,乃以雷焕为丰城令,焕掘得双剑,一与华,一自佩。华焕死后,焕子持剑经延平津,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但见化为二龙而没。后以"剑化"喻人离世。
- 37、剑骑: 1.带剑的骑士。 2.喻勇武。
- 38、剑麻: 剑麻jiànmá (1) 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Agave sisalana ),叶子形状像剑。纤维供纺织、造纸用 英 sisal hemp
- 39、剑魁:天下第一剑。
- 40、剑芝:秉承宝剑灵气而生的一种灵芝,有它地方,地下必然理有非常名贵的宝剑。
- 41、剑璏: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 42、剑冢:剑的坟墓。
- 43、剑鞘:主要是用来保护剑刃。
- 44、剑桥: 词语解释⒈ 英国东南部城市。人口10.1万(1982年)。有英国古老的名牌大学剑桥大学。还有天文台和古老教堂。
- 45、剑舞: 词语解释⒈ 中国汉族舞蹈。多为单人舞。舞者持单剑或双剑起舞,舞姿英武。历史悠久,汉代即有记载。今多保存在武术和传统戏曲中。
- 46、剑道:传统的竞技性器械武术。
- 47、剑印:有两层意思:1.古代类似于令牌的信物,用于调遣部队;2.密教表示刀剑之印。
- 48、剑山:剑山东方插花和西方插花的基本固定方法是不一样的。
- 49、剑环:指剑柄上端与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
- 50、剑齿虎: 古代的哺乳动物。形状和现在的虎相似,上犬齿特别长。生存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
- 51、剑齿象:古代的哺乳动物。形状和现在的象相似,上门齿长而弯曲。生存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
- 52、剑头炊:形容处境危殆。
- 53、剑脊翳: 含义是即横翳内障。
- 54、剑节龙: → 像剑龙的恐龙 目→ ornithischia 鸟臀目。
- 55、剑为龙: 剑为龙,喻指脱俗成仙,或婉称人去世。
- 56、剑张跋扈:跋扈:专横暴戾。横行凶暴,为非作歹,专横暴虐。
- 57、剑腹饴唇:犹口蜜腹剑。
- 58、剑胆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
- 59、剑树刀山: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60、剑履上殿: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
- 61、剑走偏锋: 引申义:不走常规,找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以求出奇制胜。
- 62、剑南诗稿:别集名。南宋陆游著。八十五卷。为纪念蜀中生活,故名。今有明刻本。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
- 63、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 64、剑及屦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 65、剑戟森森:比喻人的内心险刻可畏。
- 66、剑气箫心: 犹剑胆琴心。 亦作:剑态箫心
- 67、剑态箫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 68、剑头一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 69、剑首一吷:剑首一吷 解释: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 同“剑头一吷”。
- 70、剑拔弩张: 剑拔弩张jiànbá-nǔzhāng (1) 表現出彼此的敌意或敌对的行动;准备交手 例 在双方争吵最激烈而均在剑拔弩张的时候 英 at swords’points;be at to daggers drawn;be at daggers' points;be in a blustering and aggressive manner (2)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英 with swords drawn and bows bent
- 71、剑门蜀道:在四川省北部,从广元市七盘关起,到平武县报恩寺止,全长480千米。自古为连结川、陕间的交通要道,有千佛崖、皇泽寺、剑门关、子云亭、李杜祠、李白故里、江油关和明月峡、西山、窦圌山等名胜古迹。有“剑门天下雄”之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72、剑南路站: 剑南路站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为台北捷运棕线与黄线(环状线、南北线;规划中)交会的捷运车站。
- 73、剑桥大学: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勋衔:Cantab),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坐落于英国剑桥。
- 74、剑眉星目: 形容词,一般是形容样貌风姿飒爽,正气十足,很英武。剑眉:双眉偏浓同时眉形直线上扬,眉毛也顺势而上,不杂乱卷曲,像两把剑一般的立在眼的上方,这就是“剑眉”,面相里说剑眉的人一般行事光明磊落,且威信十足,“铁面剑眉,兵权万里”。也有说“风目剑眉”是帝王之相。
- 75、剑眉星目: 形容词,一般是形容样貌风姿飒爽,正气十足,很英武。剑眉:双眉偏浓同时眉形直线上扬,眉毛也顺势而上,不杂乱卷曲,像两把剑一般的立在眼的上方,这就是“剑眉”,面相里说剑眉的人一般行事光明磊落,且威信十足,“铁面剑眉,兵权万里”。也有说“风目剑眉”是帝王之相。
- 76、剑眉星目: 形容词,一般是形容样貌风姿飒爽,正气十足,很英武。剑眉:双眉偏浓同时眉形直线上扬,眉毛也顺势而上,不杂乱卷曲,像两把剑一般的立在眼的上方,这就是“剑眉”,面相里说剑眉的人一般行事光明磊落,且威信十足,“铁面剑眉,兵权万里”。也有说“风目剑眉”是帝王之相。
- 77、剑声息语: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78、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词语解释⒈ 芒:锋芒。剑用久了就会失去锋芒,人衰老之时也失去刚性。
剑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宝剑记:明朝李开先所创传奇剧本。
- 2、吃剑才: 1.亦作"吃剑才"。 2.詈词。犹言该杀的家伙。
- 3、吃剑贼:吃剑才。
- 4、吃剑头: 1.亦作"吃剑头"。 2.吃剑才。
- 5、吹剑首: 1.吹剑环头上的小孔,发音微弱而不动听。语出《庄子.则阳》:"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因以喻事之渺小不足道。
- 6、高剑父: (1879-1951)画家。名b051,字爵廷,改字剑父,番禺(治今广东广州)人。曾留学日本。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从事美术教育。其画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开创“岭南派”。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工山水、花卉、鸟兽,亦作人物画。
- 7、九剑酒:仙酒名。
- 8、马剑洋:荷兰银元。铸于十七﹑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流入中国。因币面图案是一骑马持剑的人像,故名。
- 9、试剑石: 1.石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传说秦王或吴王试剑于此。见宋范成大《吴郡志.虎邱》。 2.石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相传三国时孙权﹑刘备试剑于此。 3.石名。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汉高祖庙﹐宋苏轼有铭。 4.石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也称伏波岩)内﹐相传汉马援试剑于此。 5.石名。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西山(即樊山)上﹐相传三国孙权试剑于此。 6.石名。在湖南省平江县东道岩山上﹐相传许旌阳试剑于此。
- 10、透剑门: 1.唐时军中杂技名。骑士迅速通过插有利刃之狭窄通道,而人马无伤。
- 11、吞剑伎:我国传统杂技之一。
- 12、击剑衫:一种健身运动型的上衣便装。
- 13、三剑客:即《三个火枪手》的另一译名。
- 14、叶剑英: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15、相剑师: 古代帝王得名剑,不识,所求之士,名相剑师,或相剑者。
- 16、仙剑界: 仙剑人物生活的地方。
- 17、案剑瞋目: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 18、拔剑论功: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 19、弩张剑拔: 弩张剑拔nǔ zhāng jiàn bá (1) 表現出彼此的敌意或敌对的行动;准备交手 例 在双方争吵最激烈而均在弩张剑拔的时候 英 at swords’points;be at to daggers drawn;be at daggers' points;be in a blustering and aggressive manner (2)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英 with swords drawn and bows bent
- 20、丰城剑气:1.比喻有宝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迹象。 2.国产电影名。
- 21、齿剑如归:犹言视死如归。
- 22、一剑穿心: 是一种武侠小说者经常使用的词语。用利器刺中心脏,一击致命。广泛词义,就是以攻击要害部位,已达到目的。
- 23、舌剑唇枪:谓能言善辩﹐言辞犀利。
- 24、舌剑唇鎗: 见“舌剑唇枪 ”。
- 25、舌剑唇槍:1.见'舌剑唇枪'。
- 26、琴心剑胆: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
- 27、刀光剑影: 刀光剑影dāoguāng-jiànyǐng (1) 形容充满杀机的气氛或激烈的搏斗与厮杀。也形容凶险的形势 英 the glint and flash of cold steel;heated combat
- 28、刀枪剑戟:泛指武器。
- 29、刀山剑树: 佛教语。地狱酷刑之一。 为古代酷刑。 喻极危险的境地。
- 30、刀山剑林: 刀山剑林dāoshān-jiànlín (1) 比喻险恶的境地 例 为了革命,就是刀山剑林,他也敢去 英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 31、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
- 32、鸣剑抵掌:抵掌:击掌。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 33、卖剑买犊: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34、蜜口剑腹: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
- 35、弹剑作歌:比喻怀才不遇。
- 36、故剑情深:故剑,指前妻。参见「故剑」条。故剑情深比喻夫妻情深义重。如:「他们俩真是一对故剑情深的贫贱夫妻。」
- 37、提剑汗马:指战功。泛指功劳。
- 38、一剑封喉:一剑封喉就是高手在最快最短的时间里,击中对方的要害。
- 39、顿剑摇环:按剑挥刀。环,刀环。多形容士气高,斗志旺盛。
- 40、挥剑成河:将宝剑一舞,就变出一条河。形容法术高明,神通广大,实力雄厚。
- 41、屦及剑及:《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投袂而起,屦及于窒息,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杜预注:'窒皇,寝门阙。'后以'屦及剑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42、履及剑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 43、初级剑法:传奇世界战士初级技能。
- 44、枪刀剑戟:泛指武器。
- 45、解剑拜仇:意思是指息争释怨。
- 46、借剑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 47、緑剑真人:菖蒲之别名。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 48、卖剑买牛: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49、卖剑买琴:谓无意功名,志在归隐。
- 50、琴剑飘零:文人潦倒失意,落拓四方。
- 51、刃树剑山: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 52、势剑金牌:皇帝授予大臣全权处理要案的两种信物。势剑,尚方剑。
- 53、匣剑帷灯: 剑在匣中,灯在帷里,灯光剑气若隐若现。诗文传记中写景、叙事、状物有若隐若现之妙者,常以“匣剑帷灯”为评语。亦用以形容事情无法掩盖或故露消息引人注意。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
- 54、箫心剑态:犹言幽情侠骨。
- 55、悬剑空垄: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 56、延津剑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
- 57、铸剑为犁: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 58、书剑飘零:书剑:书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原指读书当官,仗剑从军,背井离乡。后多用来指因求取功名而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 59、以剑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 60、利剑纵横:就是锋利的宝剑在世界上肆无忌惮的穿梭。
- 61、万剑攒心:攒,聚集,像万支箭攒集在心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
- 62、刀剑入鞘:把刀刃部分插入刀壳中。
- 63、故剑之求:比喻结发之妻。
- 64、击剑运动: 词语解释⒈ 两人手持特制钢剑以刺劈动作进行格斗的一种体育运动。比赛项目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女子仅有花剑。花剑、重剑进攻时只准刺,佩剑还可劈打。男子比赛每场6分钟打五剑;女子每场5分钟打四剑。按刺和劈中对手身体有效部位次数的多少定胜负。
- 65、一剑之任: 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 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 66、故剑深情: 《汉书》卷九十七上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本来是一个平民,后来在霍光等人的极力拥护下得以登基为皇帝。以霍光为首的大臣门都请奏里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宣帝深爱结发之妻许平君,但迫于霍光的势力,又不好直接拒绝迎娶霍成君。于是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要寻穷困寒微时的一把剑。朝臣们见风转舵,便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故剑深情”便由此而来。
- 67、刀剑相向: 刀剑相对,比喻公开决裂、对着干。
- 68、故剑之情: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
- 69、一剑西来:“一剑西来”出自古龙著作《陆小凤传奇》,本身是形容出剑非常快并不是某个人的特称,可以用在西门吹雪身上也可以形容叶孤城,但是在「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这句话中一剑西来天外飞仙并不是指两个人的,而是形容叶孤城,叶孤城的绝技是天外飞仙,只有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才能形容叶孤城飘逸、化腐朽为神奇的剑法。
- 70、匣剑何时跃: 匣剑:藏在匣子里的宝剑。比喻未被重用的人才,感慨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 71、南剑三先生:指宋杨时﹑罗从彦﹑李侗。三人皆南剑人,相师承,攻二程之学,故称。
- 72、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
- 73、书剑恩仇录: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金庸作。1955年发表。反清复明组织红花会首领陈家洛得知乾隆皇帝原来是自己的胞兄,就智擒乾隆皇帝,劝他兴汉灭清。乾隆皇帝假意应允,但事后调兵遣将,企图消灭红花会。红花会被迫退到塞外,联络回民继续斗争。小说情节离奇,结构严整。
- 74、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词语解释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 ]⒈ 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引证解释⒈ 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国语辞典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 bá jiàn xiāng zhù ]⒈ (谚语)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加以干涉。比喻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也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例如:「他一向急公好义,不畏豪强,喜欢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75、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词语解释⒈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 76、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词语解释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⒈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引证解释⒈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词语解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⒈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见,酒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 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沛公:刘邦)。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英Xiang Zhuang performed the sword dance as a cover for his attempt on Liu Bang’s life——act with a hidden motive;引证解释⒈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 起,出召 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 於坐,杀之’…… 项庄 拔剑起舞, 项伯 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庄 不得击。於是 张良 至军门,见 樊噲。引樊噲 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 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 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此 边沁氏 政法论之大概也。要之 边氏 著书虽数十种,其宗旨无一不归於乐利主义,如 项庄 舞剑,意在 沛公。”亦作“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大马扁》第四回:“在 康有为 之意,志在 成各(余成各 ),如 项庄 舞剑,志在 沛公,今见 成各 动也不动,已自愧悔。”亦省作“项庄舞剑”。 清 刘坤一 《致张香涛书》:“﹝ 定兴 ﹞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 淮山 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 项庄 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 78、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词语解释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⒈ 同“项荘舞剑,意在沛公”。引证解释⒈ 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引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盖 项庄 之剑,志在 沛公,青岛 之用兵,不在报 德 之前仇,非在履 英 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79、路见不平,拔剑相为: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wéi,意思是形容人见义勇为。
- 80、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ɡōnɡ nǔ shànɡ xián, dāo jiàn chū qiào。
- 81、明槍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词语解释⒈ 见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82、明鎗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
- 83、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84、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85、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 词语解释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bǎo jiàn mài yǔ liè shì,hóng fěn zèng yǔ jiā rén ]⒈ 比喻物得其用。卖,也用作“赠”。引证解释⒈ 比喻物得其用。卖,也用作“赠”。引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先生何出此言?岂不闻‘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却不道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小官有白金两锭,青衣一套,骏马一疋,荐书一封,送贤士去投託 荆王 刘表。刘表 见了小官的书呈,必然重用。”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奩衣服在此。”《痛史》第二三回:“这几味药……并不卖钱射利,只求得一位英雄有道之士,便双手奉赠与他。唉!常言道:‘説话赠与知音,良马赠与将军,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 86、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 词语解释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bǎo jiàn zèng yǔ liè shì,hóng fěn zèng yǔ jiā rén ]⒈ 见“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引证解释⒈ 见“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 87、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比喻物得其用。卖,也用作'赠'。
- 88、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比喻物得其用。卖,也用作'赠'。
剑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
- 2、案剑:以手抚剑。表示愤怒。
- 3、班剑: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汉制,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指持班剑的武士。
- 4、斑剑:饰以虎皮之剑。
- 5、宝剑: 宝剑bǎojiàn (1) 原来指罕见而贵重的剑,后泛指普通剑 英 a double-edged sword
- 6、别剑:喻夫妻生离死别。语本南朝宋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雌沈吴江里,雄飞入楚城。吴江深无底,楚阙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按,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谓,楚人干将﹑莫邪曾造雌雄之剑。
- 7、逞剑:施展剑术。
- 8、齿剑:犹伏剑。指被杀害或自杀。
- 9、楚剑:古代楚国的铁剑。亦泛指利剑。
- 10、刺剑:击剑。
- 11、赐剑: 1.赐给宝剑。命自杀。 2.赐给宝剑。代表皇帝施行专断之权。
- 12、雌剑:相传为春秋吴国干将所铸二剑之一。
- 13、带剑: 1.佩剑。 2.佩带的剑。 3.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
- 14、刀剑: 1.刀和剑。古代兵器。 2.泛指武器。
- 15、短剑: 短剑duǎnjiàn (1) 短小的剑;匕首 英 dagger
- 16、遁剑:指飞剑斩敌之术。
- 17、丰剑:后世诗文用'丰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 18、酆剑: 1.相传晋张华与雷焕登楼仰观天文。焕谓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在豫章丰城郡。于是华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牛斗间气不复见。焕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其后华诛,失剑所在。焕死,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会合张华曾失去的一剑,化成长达数丈的两条巨龙。事见《晋书.张华传》。 2.比喻优异的才识。
- 19、锋剑:谓以剑刺杀。
- 20、伏剑:以剑自刎。
- 21、抚剑: 1.按剑。 2.指从戎。
- 22、负剑:谓推剑于背。 佩剑;持剑。 抱小孩之状。《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郑玄注:'负谓置之于背,剑谓挟之于旁。'孔颖达疏:'负剑辟咡诏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谓伏剑取死。负,通'伏'。
- 23、服剑: 1.佩剑。腰间佩带的剑。 2.谓随身佩带剑。 3.周时一种短剑。
- 24、戈剑: 戈和剑。亦泛指兵器。
- 25、弓剑: 1.弓与剑。 2.指武艺或用武。 3.传说黄帝骑龙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坠帝弓。又黄帝葬桥山,山崩,棺空,唯剑存。见《史记·封禅书》﹑汉刘向《列仙传·黄帝》。后因以"弓剑"为对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词。
- 26、孤剑: 1.亦作"孤剑"。 2.一把剑。亦借指单独的武士。
- 27、故剑: 汉宣帝即位前,曾娶许广汉之女君平,及即位。时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宣帝乃“诏求微时故剑”。群臣知其意,乃议立许氏为皇后。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后因以“故剑”指元配之妻。
- 28、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 29、冠剑: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剑"指官职或官吏。
- 30、汉剑: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
- 31、惠剑:即慧剑。佛教谓智慧如剑,能断烦恼。
- 32、慧剑: 佛教语。谓能斩断一切烦恼的智慧。语本《维摩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 33、长剑: 1.锋刃较长的剑。 2.比喻怀才不遇。用冯谖弹铗故事。
- 34、石剑: 1.亦作"石剑"。 2.形似利剑的山石或山峰。
- 35、弹剑:犹弹铗。
- 36、提剑: 1.《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 37、恶剑:不锋利的剑。
- 38、鼓剑:挥剑;击剑。
- 39、许剑: 1.亦作"许剑"。 2.汉刘向《新序.节士》载﹕吴季札西聘晋﹐带宝剑过徐。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心许之。还而徐君已死﹐遂挂其剑于墓树﹐曰﹕"吾心许之矣。"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许剑"为不忘知交﹐心存知己之典。
- 40、奇剑: 道教所称北斗星中的神名。
- 41、健剑:锐利的剑。
- 42、讲剑:讲论剑术。泛指讲武。
- 43、角剑: 1.犹击剑。
- 44、觉剑:佛教语。谓领悟力像剑一样锋利。
- 45、解剑: 1.《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2.指卸官。
- 46、借剑: 《汉书•朱云传》载云谓成帝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佞臣指帝师安昌侯·张禹。后因以“借剑”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
- 47、襟剑:旧时剑术的一派。
- 48、具剑:用玉装饰的剑。
- 49、扣剑:抚剑,按剑。常用以表达悲欢情绪。
- 50、蒯剑:草绳缠柄的剑。
- 51、昆剑: 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剑。
- 52、浪剑: 1.亦作"浪剑"。 2.剑名。
- 53、利剑:锋利的剑。
- 54、灵剑:宝剑。
- 55、龙剑:亦作'龙剑'。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 56、鹿剑:萱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萱草》。
- 57、论剑:讨论剑术。
- 58、埋剑:《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雷焕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豫章丰城,因命雷为丰城令访察其物。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 59、卖剑: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60、鸣剑: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抚剑。
- 61、木剑: 1.木制的假剑。汉时朝服带剑,晋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 2.笞刑刑具名。
- 62、欧剑: 1.即欧冶剑。
- 63、佩剑: 佩剑pèijiàn (1) 腰间佩带的剑 例 佩剑将军 英 a double-edged sword
- 64、平剑:普通剑器。
- 65、萍剑:即青萍剑。青萍,古之名剑。后用作宝剑的代称。
- 66、蒲剑: 蒲剑pújiàn (1) 指菖蒲叶,形似宝剑而得名 英 sword-shaped bag of aromatic herbs hung over doorstep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 67、弃剑: 1.亦作"弃剑"。 2.投剑。 3.古人习惯佩剑,因以"弃剑"指弃俗﹑弃世而归道。
- 68、琴剑: 琴与剑。两者为古时文人随身之物,以寓刚柔相济之意。
- 69、青剑:即青锋剑。
- 70、轻剑: 1.即轻吕。古剑名。 2.短剑。
- 71、请剑: 1.《汉书.朱云传》﹕"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 72、三剑: 1.谓天子﹑诸侯﹑庶人之剑。 2.三把宝剑。
- 73、神剑: 1.神奇的宝剑。
- 74、誓剑: 1.对着剑发誓。 2.上方宝剑。
- 75、试剑:练剑﹔击剑。
- 76、手剑: 1.持剑。 2.击剑。
- 77、书剑: 书和剑。 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
- 78、霜剑:白亮锐利的剑。 喻霜摧残草木的肃杀之性。亦喻指险恶的形势。
- 79、水剑: 1.亦作"水劔"。 2.谓从水路讨伐。 3.水心剑的简称。 4.古代方士对菖蒲的隐称。
- 80、说剑: 1.亦作"说剑"。 2.《庄子》有《说剑》篇﹐写赵文王好剑﹐庄子往说之﹐云﹕"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劝文王好天子之剑。后遂以"说剑"指谈论武事。
- 81、私剑:为私人效劳的刺客。
- 82、竦剑:仗剑;持剑。
- 83、谈剑:谈论兵戎之事。
- 84、跳剑:杂技的一种。耍剑。
- 85、题剑: 1.亦作"题剑"。 2.谓题剑表德。《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致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后遂用作典故﹐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 3.泛指主仆﹑上下之间的特殊知遇。
- 86、脱剑: 1.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说﹐通"脱"。《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脱剑"。 2.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寶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脱剑"用为悼念亡友之典。
- 87、丸剑: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
- 88、文剑:装饰华丽的剑。
- 89、吴剑: 1.宝剑。春秋吴人善铸剑,故称。 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徐,则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徐君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
- 90、五剑: 指春秋时越王·元常使欧冶子所造的五把宝剑,其名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 91、玺剑:后以'玺剑'指传国之宝。
- 92、匣剑: 1.亦作"匣剑"。 2.匣中的宝剑。 3.喻指被埋没的人才。(1)典出《晋书.张华传》。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参见"丰城剑"。(2)典出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水薄。"参见"匣里龙吟" 4.把宝剑藏在匣里。亦指带剑。
- 93、象剑:古代官员上殿时所佩作仪饰用的剑。后世以木制,装饰华美。
- 94、星剑:宝剑。
- 95、雄剑: 1.亦作"雄剑"。 2.指春秋吴国干将所铸二剑之一。 3.泛指宝剑。
- 96、悬剑:《史记.吴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 97、学剑:学习剑术。谓学习武艺。
- 98、烟剑:指雾霭中的菖蒲叶片。
- 99、仪剑: 1.仪卫所持之剑。亦借指仪卫中之捧剑者。
- 100、遗剑: 1.亦作"遗剑"。 2.谓遗失宝剑。 3.指遗失的剑。 4.晋张华观天象,言丰城有剑,补雷焕为丰城令以寻剑。雷掘地得两剑,以一遗华。华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华死,剑失所在。雷死,子持剑过延平津,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5.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剑组词,剑的组词,剑字怎么组词,剑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剑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剑字在开头的组词有78个,剑字在中间的组词有88个,剑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32个。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劍
- 五笔WGI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2) 同本义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4) 剑术 。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动词(1) 以剑杀人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2) 挟在胁下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