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四爱:晋陶潜爱菊﹑宋周敦颐爱莲﹑宋林逋爱梅﹑宋黄庭坚爱兰。
- 2、四辈: 1.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 2.众人,四方之人。 3.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 4.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
- 3、四鄙: 1.四方边境地区。 2.指四境边民。
- 4、四蔽: 1.四面遮蔽。 2.四种弊端。
- 5、四弼: 1.四佐。指四位辅佐大臣。 2.星官名。
- 6、四壁: 四壁sìbì (1)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例 四壁皆空 例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英 wall
- 7、四邊: 四边,四边儿sìbiān,sìbiānr (1)周围、四 处 例 四边儿都是敌人 英 all around;quadrilateral;on four sides
- 8、四并: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即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 9、四钵: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叠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 10、四部: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如:《四部备要》。详“四部书 ”。 唐时骠国乐工编制,分为四部。
- 11、四察:指用目﹑耳﹑口﹑心察真伪,审正邪。
- 12、四畅: 1.阴﹑阳﹑刚﹑柔四气协调通畅。 2.指理发﹑搔背﹑剔耳﹑刺鼻四项使人体舒适的事。
- 13、四臣:四类贤能的臣子。指社稷之臣﹑腹心之臣﹑谏诤之臣﹑执法之臣。
- 14、四辰: 1.犹四时。 2.指四个时辰。
- 15、四趁:相称,合适。
- 16、四驰:谓传播四方。
- 17、四愁:'四愁诗'的省称。泛指愁思。
- 18、四川: 四川Sìchuān (1) 中国西南地区的省,简称川或蜀。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省会成都。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水力资源、天然气、云母、井盐储量丰富。稻米、油菜籽产量居全国首位。重庆为中国西南部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英 Sichuan
- 19、四垂: 1.从四面垂下来。 2.四境;四边。
- 20、四聪: 1.能远闻四方的听觉。 2.指三国魏夏侯玄等四人。
- 21、四萃:谓四面围攻。
- 22、四存:清初颜元着《存性》﹑《存学》﹑《存治》﹑《存人》四编,合称"四存"。颜强调力学致知,习事见理,反对程朱派理学的理在事先﹑知先行后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在当时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 23、四代:四个朝代。指虞﹑夏﹑商﹑周。四个朝代。指北朝的魏﹑周﹑齐和南朝的陈。 指前后相承的四个辈份。 指人的身体。
- 24、四殆:指四件危险的事。齐无盐邑女子锺离春对宣王说:齐国有四殆,西有衡秦,南有强楚,为一殆;渐台五重,万人疲极,为二殆;贤者伏匿,谄谀立朝,为三殆;饮酒沈湎,以夜继昼,为四殆。见汉刘向《列女传.齐锺离春》。
- 25、四等: 1.四种等级。 2.指字音之四等。 3.即四无量心。
- 26、四谛: 四谛sìdì (1) 佛教基本教义,特指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的,生的欲望是苦的因缘,只有消除业因的烦恼(欲望)才能得到解脱,而解脱的道路是通过八正道消灭私念 英 four noble truths
- 27、四睇:向四方观望。
- 28、四端: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萌芽。
- 29、四恩:佛教语。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见《心地观经》。又指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施主恩。见《释氏要览》。前者泛指世人当报之恩,后者专指僧徒当报之恩。
- 30、四伐: 1.用武器击刺四次。 2.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
- 31、四藩: 1.四方边境的藩国。 2.四次。
- 32、四犯:古代乐曲转调的名称。曲调中宫调犯四调者谓之四犯。唐人以为犯有正﹑旁﹑偏﹑侧四种,即宫犯宫为正犯,宫犯商为旁犯,宫犯角为偏犯,宫犯羽为侧犯。其实宫调可犯商﹑角﹑羽诸调,而十二宫之间则不容相犯。宋姜夔《凄凉犯》词序:"凡曲言犯者,谓以宫犯商﹑商犯宫之类。如:道调宫'上'字住,双调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调曲中犯双调,或于双调曲中犯道调,其他准此。唐人《乐书》云:'犯有正﹑旁﹑偏﹑侧。宫犯宫为正,宫犯商为旁,宫犯角为偏,宫犯羽为侧。'此说非也。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
- 33、四梵: 佛教语。谓色界四禅诸天之王。
- 34、四府: 1.西汉以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为四府。 2.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或太傅)府为四府。
- 35、四赋: 1.指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 2.指汉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赋》。按,《校猎赋》一名《羽猎赋》。
- 36、四辅: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秦汉间人的依托。至王莽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明太祖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唐开元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同﹑华﹑岐﹑蒲四州。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宋崇宁间所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辅,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 4.星名。指东蕃四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
- 37、四膏:指牛膏﹑犬膏﹑鸡膏﹑羊膏。
- 38、四更:指晨一时至三时。出自唐·杜甫《月》诗。
- 39、四攻:从四个方面克敌制胜。
- 40、四顾: 四顾sìgù (1) 向四面环视 例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阿Q正传》 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英 look around
- 41、四圭:古代贵族祭天所用的礼器。由整块玉雕成,中央为璧,四面锐出为圭,故称。
- 42、四郭:城郭的四周。
- 43、四果: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宋代民间教派名。
- 44、四皓: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 45、四弘:佛教徒的四大愿望。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46、四呼:音韵学名词。汉语音韵学家依据口﹑唇的形态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
- 47、四患: 1.处事的四患。指叨﹑贪﹑很﹑矜。 2.致政的四患。指伪﹑私﹑放﹑奢。 3.指财﹑色﹑名﹑势。 4.佛教语。以生﹑老﹑病﹑死为人生四患。
- 48、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指四种荒诞的嗜酒行为。
- 49、四祸:指穷兵黩武造成的四大祸殃危害其国。
- 50、四豁:开阔,开朗。
- 51、四季: 四季sìjì (1) 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例 四季如春 英 the four seasons of 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
- 52、四忌: 1.四种忌讳。宋曾巩《后耳目志》:"著书忌早,处事忌扰,立朝忌巧,居室忌好。作《四忌铭》,以致吾老。" 2.四种忌讳。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邓志宏曰,诗有四忌:学白乐天者忌平易,学李长吉者忌奇僻,学李太白者忌怪诞,学举子诗者忌说功名。"
- 53、四祭:四时之祭。《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郑玄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
- 54、四畿:古代指离王城五百里的周围地方,是天子直接管辖的范围。
- 55、四集:由四方会集一处。
- 56、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
- 57、四谏:指宋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四人为谏官,皆敢直言,故称。
- 58、四奸:指聋﹑昧﹑顽﹑嚚四恶。
- 59、四溅: 四溅sìjiàn (1) 向四周喷出或溅出 例 钢花四溅 英 flash
- 60、四监: 1.古代掌管山﹑泽﹑林﹑川的官员。 2.指周代县属四郡所设的郡大夫。
- 61、四疆:四方的疆界。
- 62、四郊: 四郊sìjiāo (1)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英 suburbs; outskirts
- 63、四杰: 1.四位杰出的人物。旧时多以称著名文士。(1)指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烱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2)指宋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见宋苏轼《叙》。(3)指宋曹绛﹑刘焘﹑崔执柔﹑刘正夫。清史梦兰《异号类编.联称》引《姓谱》:"曹绛,字元象,与刘焘﹑崔执柔﹑刘正夫在太学,号四杰。"(4)指宋欧阳弇﹑欧阳弈﹑欧阳弁﹑欧阳彝。清史梦兰《异号类编.联称》引《姓谱》:"宋欧阳彝,卢陵人,与兄弇﹑弈﹑弁俱有文采,时称四杰。"(5)指元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元史.木华黎传》:"﹝黎﹞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事太祖,俱以忠勇称,号掇里班曲律,犹华言四杰也。" 2.(6)指元柳贯﹑黄溍﹑虞集﹑揭傒斯。《元史.柳贯传》:"﹝贯﹞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7)指明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明史.文苑传一.高启》:"明初,吴下多诗人,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以配唐王﹑杨﹑卢﹑骆云。"(8)指明何景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明史.文苑传二.何景明》:"然天下语诗文,并称何﹑李,又与鬔贡﹑徐祯卿并称四杰。"(9)指明顾华玉﹑陈鲁南﹑王钦佩﹑顾英玉。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三:"顾华玉﹑陈鲁南﹑王钦佩﹑顾英玉,人称金陵四杰。"
- 64、四界: 1.周围的界限。 2.佛教语。即地﹑水﹑火﹑风。
- 65、四近: 四近sìjìn (1) 周围邻近的地方,形容距离不远之处 例 四近有许多商店 英 nearby places
- 66、四京:唐代以长安 中京 ﹑洛阳 东京 ﹑太原 北京 ﹑凤翔西京为四京。
- 67、四泾:指江﹑河﹑淮﹑济四水。
- 68、四境: 四境sìjìng (1) 四周的边境;国境 例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宋·苏洵《六国论》 英 borders
- 69、四竟: 四竟sì jìng (1) 四周的边境;国境 例 起视四竟,而秦兵又至矣。——宋·苏洵《六国论》 英 borders
- 70、四聚:使民众安集的四项措施。
- 71、四絶:1. 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6. 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四离四絶'。
- 72、四俊:指皋陶﹑后稷﹑殷契﹑仓颉。上古时的贤臣。
- 73、四孔:比喻政出多门。
- 74、四库: 四库sìkù (1) 我国古代宫廷藏书的地方,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部类图书 英 the four sections of books
- 75、四夔:夔,舜时贤臣,舜命以为典乐之官。见《书.舜典》。后因将同时而贤能出众的四人美称为"四夔"。
- 76、四廊:四面走廊。
- 77、四类: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 78、四楞: 见“四棱 ”。
- 79、四列:相传夏禹治山导水,有三条﹑四列之说。"四列"说创于郑玄,谓由北至南将山脉分成四列。
- 80、四临:四面逼近。
- 81、四邻: 四邻sìlín (1)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例 街坊四邻 英 one’s near neighbours
- 82、四鄰: 四邻sìlín (1)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例 街坊四邻 英 one’s near neighbours
- 83、四轮: 1.谓通达四方。 2.佛教语。指风轮﹑水轮﹑金轮﹑空轮。
- 84、四履: 谓四境的界限。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四方。
- 85、四猛:四猛人物:今世孟贲 罗士信,铁枪大将 来护儿,四宝大将 尚师徒,八马将军 新文礼。
- 86、四孟:农历四季中每季头一个月的合称。即孟春 正月 ﹑孟夏 四月 ﹑孟秋 七月 ﹑孟冬十月。
- 87、四眠:指蚕的大眠。蚕不食不动的状态叫眠,有初眠﹑二眠﹑三眠﹑大眠之别。
- 88、四庙: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祖庙。
- 89、四冥: 1.亦作"四冥"。 2.四海,四方之海。 3.指全国﹑天下。
- 90、四溟: 1.亦作"四冥"。 2.四海,四方之海。 3.指全国﹑天下。
- 91、四睨:犹四望。眺望四方。
- 92、四佞:即四凶。
- 93、四弩:四种用机栝发箭的弓,即夹弩﹑庾弩﹑唐弩﹑大弩。
- 94、四畔:四周。
- 95、四裴:南朝梁裴黎﹑裴子野﹑裴楷﹑裴绰兄弟四人的合称。
- 96、四配:指颜渊﹑子思﹑曾参﹑孟轲。旧时以此四人配祀孔子庙。颜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其始配之年:颜渊为三国魏齐王正始二年 见《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曾参为唐睿宗太极元年 见《新唐书.礼乐志五》 ,孟轲为宋神宗元丰七年 见《宋史.神宗纪三》 ,子思为宋度宗咸淳三年 见《宋史.度宗纪》 。 明袁宏道戏称孔子为饮宗,祀为酒圣,以阮籍﹑陶潜﹑王绩﹑邵雍为配祀。其《觞政.八之祭》云:'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为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四配曰:阮嗣宗﹑陶彭泽﹑王无功﹑邵尧夫。'
- 97、四戚:旧指四种亲近的关系。
- 98、四衢: 1.四通八达的大路。 2.指四出的通路。 3.通达四方。 4.交错歧出貌。
- 99、四扰:指马﹑牛﹑羊﹑豕四种驯养的牲畜。
- 100、四乳:谓身上有四只乳房。古代传说周文王有四乳,迷信者附会为仁圣之相。
四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崔四入:指唐代崔胤。昭宗时借朱温之力,曾四次拜为宰相,故称。
- 2、第四声: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去声。如'授''璐''宋''套'等字调为第四声。
- 3、第四纪: 第四纪dìsìjì (1) 地质年代,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英 the Quaternary Period
- 4、第四系:第四系是一个地质学名词,属年代地层单位。
- 5、跌四平:武术练功的一种动作。纵身跃起,四肢挺直,仰身跌下。
- 6、廿四堆:南宋宫人墓地。
- 7、十四焦: 基础理论名词。指第二、三腰柱棘突间。
- 8、金四开: 1.方言。旧指一英镑。
- 9、李四光: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 10、廿四桥:在江苏扬州市境。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谓:"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一说谓二十四座桥。
- 11、廿四史:即二十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伯述 叹道:‘现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 中国 的古籍做榜样的了!你不过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闹时,他们到了 中国,都变成 中国 样子,归了 中国 教化。’”详“二十四史”。
- 12、廿四风:1.“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 2.廿四风,原名赵浩于,曾用笔名;王以、宇轩,祖籍甘肃平凉。
- 13、金四娘: 1.见"金姑娘娘"。
- 14、启四体:谓临终。
- 15、啓四体: 谓临终。晋 陆机《叹逝赋》:“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参见“启手启足”。
- 16、穷四和:香名。
- 17、融四岁: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
- 18、大四八:大模大样地;有排场地。
- 19、大四至:犹大厮八。
- 20、连四纸:即连史纸。
- 21、三四五: 三十四、五之略语。
- 22、十四经: 宋时曾在十三经外加《大戴礼记》,合称十四经。 中医学名词。十二经脉加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的合称。十二经中的六阳经,以督脉为总汇;六阴经,以任脉为总汇。参阅元·滑寿《十四经发挥》。
- 23、十四楼: 十四处官妓住的楼。
- 24、十四弦: 见“十四弦 ”。
- 25、铜四开:方言。旧时称面值为一分之铜币。
- 26、十四絃: 亦作“十四弦”。
- 27、又四土: 又四土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
- 28、马四环:七九步枪的一种。马步两用,有四个穿背带的环,故名。
- 29、南四湖: 词语解释⒈ 山东境内的南阳、独山、昭阳和微山四个相联的淡水湖泊的总称。面积1225平方千米。形状狭长,大部分水深不足1米。因洼地积水后不断演变而成。1960年在昭阳湖和微山湖间建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全湖分为上下两级。
- 30、新四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31、营四海:形容瞻视高远。
- 32、外四路:谓关系疏远的。
- 33、古四声: 汉语音韵学术语。
- 34、佛四德: 佛四德 [出涅盘经] 四德者。
- 35、小四相: 出大乘起信论疏。
- 36、安西四镇: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 37、遨游四海:指全中国。《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四海九州,必有壮士,宜设武举,以收其遗。”《天地会诗歌选·五房插草歌》:“四海九州皆兄弟,去杀 清 朝一扫空。”参见“四海 ”、“ 九州 ”。
- 38、八十四调: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 39、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 40、文房四寳:指笔、墨、纸、砚。 宋 梅尧臣 《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文房四寳出二郡,邇來賞愛君與予。”《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學士遂令院子取將文房四寳,放在面前。” 周立波 《扫盲志异》:“文房四宝给捧出来了。”亦称“ 文房四物 ”、“ 文房四士 ”。宋 陈师道 《<寇参军集>序》:“ 張 、 李氏 之墨, 吴 、 唐 、 蜀 、 閩 、 兩越 之紙, 端溪 、 歙穴 之硯,鼠鬚栗尾狸毫兔穎之筆,所謂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極天下之選。” 宋 陆游 《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
- 41、奔播四出:古代钱币名。汉灵帝中平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
- 42、六封四闭:封四 fēngsì 书刊最后的一页,即后封面
- 43、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jiātúsìbì (1) 家中极端贫困,空无所有,徒有四堵墙壁树立 英 utterly destitute;be empty of all furniture;be extremely poor with only the walls of the household standing;with nothing is one's house but bare walls
- 44、室徒四壁: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45、居徒四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 46、不辨四时: 指天气变化很大或者很小,分不出四季。
- 47、二并四具:二并四具,谓贤主、嘉宾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同时具备。 “二并“指贤主、嘉宾;”四具“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 48、干部四化: 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培养、选拔干部的标准。革命化就是要求干部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年轻化就是要求干部队伍年富力强,保持不断开拓创新的旺盛活力;知识化就是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担负领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专业化就是要求干部掌握本行业的专门知识,具备业务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在“四化”中,革命化是基本前提。
- 49、文彩四溢: 文彩四溢wéncǎi-sìyì (1) 具有闪烁的或闪闪发光的性质,使人想到虹彩现象。形容作品典雅 例 两本妙趣横生、文彩四溢的小说 英 iridescent
- 50、吃四方饭: 吃四方饭chī sìfāngfàn (1)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例 二儿子是个吃四方饭的人 英 smart
- 51、丑声四溢:意思是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 52、初唐四杰: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并称。
- 53、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54、楚歌四起: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55、临川四梦: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所著《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
- 56、颍川四长:指东汉荀淑﹑韩韶﹑陈寔﹑锺皓四县令。淑等皆颍川人,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
- 57、垂拱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垂拱,唐武则天年号。四人皆生活于武则天当政时期,故称。
- 58、三催四请:形容要人反复的去叫,去催促,多指某人架子大。
- 59、二尺四寸: 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 60、第四国际:第四国际(the Fourth International)全称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海外的前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以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
- 61、第四时空: 负时空,理论基础是黑洞理论。
- 62、倒四颠三: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 63、第四堵墙:戏剧术语。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
- 64、二十四时: 即二十四节气。 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 65、二十四友: 指晋惠帝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
- 66、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èrshísìshǐ (1)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英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 67、二十四孝: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元·郭守敬弟守正辑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
- 68、二十四品:唐司空图着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 69、二十四桥: 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
- 70、二十四司: 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 71、二十四神: 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炼性时,每叩齿咽液,并呼各神名字。见《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 72、二十四治: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四川省内。首治为阳平治。诸治由张道陵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
- 73、二十四韵: 指唐·司空图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
- 74、二十四气: 见“二十四节气 ”。
- 75、翻译四例: 一翻字不翻音翻字不翻音者。
- 76、三翻四复:变化无常或多次重复。
- 77、三翻四覆:多次重复。
- 78、芳香四溢:香气四处飘散。
- 79、芬芳四溢:溢:就是溢出,满了以后流出来。芬芳:一般多指香味,隐喻为魅力。向四外散发香气,形容香气特别浓。
- 80、街坊四邻: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 81、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 82、皇甫四杰: 对明·皇甫冲、涍、汸、濂四人的美称。
- 83、揭竿四起:意思是人民起义,出自汉·贾谊《过秦论》。
- 84、纲纪四方: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 85、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 86、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出自《拟恨赋》。
- 87、六十四卦:《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干﹑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 88、棺台四门:佛教术语,形容胎藏界曼陀罗之四门,于棺外作四门,东南西北之次第,附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名。
- 89、八海四渎:各地的海河。
- 90、浩气四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浩气四塞,拼音hào qì sì sài,出处孙中山《序》。
- 91、商山四皓: 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
- 92、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93、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wǔhú-sìhǎi (1) 泛指各个不同的地区 英 all corners of the land;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 94、餬口四方:餬:通“糊”;餬口:寄食。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 95、花间四友:指莺﹑燕﹑蜂﹑蝶。
- 96、三脱四换: 这是一种风俗,结婚至少要准备4套婚纱。一套是在娘家出发时穿着,要“齐地”的款式,这样出门的时候走路比较方便。然后要一套主婚纱,典礼的时候穿着,要华丽一点的长“拖尾”,有气场。另外典礼之后敬酒,要准备两套敬酒礼服,这样叫做“三脱四换”。
- 97、欢声四起: 欢呼声从四面响起。
- 98、彷徨四顾:彷徨歧途 pánghuáng-qítú 犹犹豫豫怕走上岔道
- 99、惊慌四顾: 指害怕慌张地向四面环视。
- 100、净秽四相:佛学术语, 净秽者,乃佛说华严经时所处清净或秽恶之土。
四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除四:赌具骰子名。又名除红﹑朱窝。
- 2、垂四:谓涕泪交流。两眼垂泪,两鼻孔垂涕,故称。
- 3、封四: 封四fēngsì (1) 书刊最后的一页,即后封面 英 back cover
- 4、乞四:复姓。唐代有乞四比羽。见《新唐书》。
- 5、二四: 无赖;放肆。
- 6、连四:即连史纸。
- 7、三四:1.犹言再三再四。 2.表示为数不多。
- 8、数四: 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 犹言再三再四。多次。
- 9、再四: 再四zàisì (1) 一次又一次 例 再四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 again and again; over and over again
- 10、挣四:漂亮的。
- 11、李四: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字仲揆,湖北黄冈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后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等职。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等。创建地质力学,研究蜓科化石,建立构造体系概念。著有《地质力学概论》、《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 12、丁四:一块棋被围,形成大眼
- 13、星币四: 塔罗牌中小阿卡那“星币”组的第四张牌。
- 14、胡拨四:乐器名。即火不思。
- 15、浑拨四: 1.亦作"浑不是"。亦作"浑拨四"。 2.乐器名。四弦,长项,圆鼙。又称火不思,胡拨思。
- 16、吴拨四:火不思的别名。一种形似琵琶而较狭小的直柄曲颈乐器。
- 17、二十四: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气 ”的歇后语。气,生气。
- 18、放二四:耍无赖。
- 19、塌八四:犹言拙劣。
- 20、钱通四: 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药 头陀席上珍。
- 21、星期四: 星期四或称礼拜四,指的是一周中星期三之后、星期五之前的那一天。另:星期四是澳大利亚的发薪日,称为Salary day.
- 22、挨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 23、推三挨四:找各种借口推托。
- 24、捱三顶四:亦作'捱三顶五'。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25、巴三览四:东拉西扯。
- 26、巴三揽四: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 27、半三不四:谓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 28、拿三搬四:装模作样,故意刁难。
- 29、连三并四:犹言接连不断。
- 30、挑三拨四:谓挑拨是非。
- 31、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bùsān-bùsì (1) 不正派 例 不三不四的人 英 shady (2) 不伦不类,不像样子的 例 自己生造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英 neither fish,flesh nor fowl;nondescript (3) 不严肃的或不实事求是的 例 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英 frivolous
- 32、拉三扯四: 拉三扯四lāsān-chěsì (1) 说话或讨论发言时东拉西扯,胡乱牵扯无关的人与事 英 involve other persons by loose talk
- 33、牵三扯四:牵:牵连;扯:拉。牵扯其他的事情
- 34、唇三口四:犹言说三道四。形容胡说。
- 35、差三错四:颠倒错乱。
- 36、勾三搭四:谓引诱和调戏妇女。是“勾搭”的嵌词式,起加重语气作用。如:这人喜欢勾三搭四。
- 37、倒三颠四:犹颠三倒四。谓说话﹑做事颠倒错乱。
- 38、低三下四: 低三下四dīsān-xiàsì (1) 卑贱低人一等的 英 servile (2) 形容卑躬屈节没有骨气的样子 例 低三下四的拍马行为 英 obsequious
- 39、颠三倒四: 颠三倒四dīānsān-dǎosì (1) 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 英 lonfused;disorderly;in coherent
- 40、重三叠四:形容多次重复。
- 41、重三迭四:形容多次重复。
- 42、忙三迭四:十分匆忙的样子。
- 43、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diūsān-làsì (1) 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 例 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英 forgetful
- 44、丢三拉四: 丢三拉四diū sān lā sì (1) 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 例 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拉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英 forgetful
- 45、丢三忘四: 丢三忘四diū sān wàng sì (1) 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 例 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忘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英 forgetful
- 46、丟三落四: 丢三落四diūsān-làsì (1) 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 例 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英 forgetful
- 47、察三访四: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 48、牵五挂四:互相牵连影响。
- 49、撁五挂四:谓接连不断。
- 50、传三过四: 传三过四chuánsān-guòsì (1) 传闲话,说是非 例 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石灵《捕蝗者》 英 spread rumour
- 51、吼三喝四: 吼三喝四hǒusān-hèsì (1) 〈方〉大声吆喝 英 yell in commanding and arrogant voice
- 52、横三竖四: 横三竖四héngsān-shùsì (1) 形容杂乱无章,极不整齐 例 沿街又横三竖四,摆着许多苕帚、簸箕、掸子、毛扇儿等类的摊子、担子 英 in disarray
- 53、调三惑四: 1.见"调三斡四"。
- 54、疑三惑四:意思是指人多疑。
- 55、挑三豁四:谓挑拨是非。
- 56、急三火四: 急三火四jísān-huǒsì (1) 〈方〉形容非常匆忙 例 饭还没吃完,他就急三火四地跑出去了 英 in a hurry
- 57、挑三拣四: 挑三拣四tiāosān-jiǎnsì (1) 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英 pick and choose (2) 爱挑剔的 例 很难以讨好的挑三拣四的女主人 英 fastidious
- 58、挑三检四: 挑三检四tiāo sān jiǎn sì (1) 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英 pick and choose (2) 爱挑剔的 例 很难以讨好的挑三检四的女主人 英 fastidious
- 59、接三连四:接连不断。
- 60、连三接四:犹言接连不断。
- 61、紧三火四: 1.谓非常急切。
- 62、孔席不四:亦作'孔席不'。 谓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 63、狂三诈四:多方欺诈。
- 64、唠三叨四:犹言絮絮叨叨。
- 65、桃三李四: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
- 66、张三李四: 假设姓名,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67、张三吕四: 宋·何承裕《戏为举子对句》诗:“晓来狗吠张三妇,日暮猿啼吕四妻。”
- 68、欺三瞒四:一再地欺骗隐瞒。
- 69、遮三瞒四: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 70、猫三狗四:意思是猫怀孕期为三个月,狗的怀孕期为四个月。
- 71、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zhāosān-mùsì (1)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英 blow hot and cold
- 72、拿三撇四:装模作样。
- 73、乱噏廿四: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 74、怕三怕四:犹言怕这怕那。形容顾虑重重。
- 75、偏三向四:谓偏向﹑袒护某方。
- 76、汔再汔四:犹言再三再四。
- 77、前三后四: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 78、求三拜四:谓到处求人。
- 79、缺三短四: 缺三短四quēsān-duǎnsì (1) 形容物品残缺不全 例 缺三短四的厨房 英 incomplete
- 80、调三窝四:调:挑拨。指挑拨是非。也作“调三翰四”。
- 81、调三斡四: 1.挑拨是非。
- 82、东三西四:谓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定准。
- 83、横三顺四: 横三顺四héng sān shùn sì (1) 形容杂乱无章,极不整齐 例 沿街又横三顺四,摆着许多苕帚、簸箕、掸子、毛扇儿等类的摊子、担子 英 in disarray
- 84、老三老四:方言。形容自以为是﹑摆老资格的神态。
- 85、埋三怨四: 埋三怨四mánsān-yuànsì (1) 〈方〉事事埋怨 例 你最好干点实事,别老是埋三怨四的 英 complain about this and that
- 86、没三没四: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87、横三竪四: 横三竪四héng sān shù sì (1) 形容杂乱无章,极不整齐 例 沿街又横三竪四,摆着许多苕帚、簸箕、掸子、毛扇儿等类的摊子、担子 英 in disarray
- 88、帅五平四:解释,象棋棋谱术语,表示占据中路的帅向右平移一步
- 89、说三道四:道:说。指随意乱加评论。
- 90、怀胎死四: 怀胎死四 [出出曜经] 谓调达比丘。
- 91、挑三嫌四: 挑三嫌四tiāo sān xián sì (1) 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英 pick and choose (2) 爱挑剔的 例 很难以讨好的挑三嫌四的女主人 英 fastidious
- 92、挑三窝四: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 93、条三窝四: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 94、推三推四: 推三推四tuī sān tuī sì (1) 推三推四。找出种种托词,多方推诿 例 非是我推三推四,这事情应难造次。——《元曲》 英 make all sorts of excuse;decline with all sorts of excuses;give the run around
- 95、瞎三话四: 瞎三话四xiāsān-huàsì (1) 〈方〉瞎说,胡扯 英 reckless talk
- 96、再三再四: 再三再四zàisān-zàisì (1) 反复多次 例 我哥哥向老监察再三再四保证道:今年如让野猪抢去一个包谷,我拿命来赔 英 repeatedly; time and again
- 97、再三在四:反复多次。
- 98、推三阻四: 推三阻四tuīsān-zǔsì (1) 推三推四。找出种种托词,多方推诿 例 非是我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造次。——《元曲》 英 make all sorts of excuse;decline with all sorts of excuses;give the run around
- 99、推三宕四:意思是形容一再推托拖延。
- 100、立二拆四:一个围棋术语,比喻不切实际的做事。
- 拼音sì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四
- 五笔LHN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数量词(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阴数次三也。——《玉篇》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光被四表。——《书·尧典》闰月定四时成岁。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名词(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