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庙碑: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 2、庙策:指朝廷的谋略。
  • 3、庙祠: 1.祭于宗庙。 2.庙宇和祠堂。
  • 4、庙殿:指太庙的殿堂。
  • 5、庙攻:用朝廷制订的策略制胜敌人。
  • 6、庙号: 庙号miàohào (1)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英 posthumous title of an emperor
  • 7、庙讳: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
  • 8、庙廊: 1.朝廷。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 2.朝廷。借指天子。太庙两廊。
  • 9、庙律:朝廷的法制。
  • 10、庙貌:《诗.周颂.清庙序》郑玄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
  • 11、庙算:亦作'庙筭'。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 12、庙祝: 庙祝miàozhù (1) 寺庙里管香火的人 例 庙祝云。——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英 a person whose duty is to keep incense burning at a temple
  • 13、庙见: 1.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谓之"庙见"。 2.古婚礼,妇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 3.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 14、庙画:朝廷的谋划。
  • 15、庙谟:朝廷的谋略。
  • 16、庙门:宗庙﹑寺庙的门。 特指殡宫的门。
  • 17、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 18、庙牲:宗庙祭祀用的牲畜。
  • 19、庙谋:犹庙算。
  • 20、庙屏:宗庙的屏蔽。
  • 21、庙祀: 1.即太祝。为汉代太常属官。 2.立庙奉祀。
  • 22、庙田:旧时寺﹑庙﹑庵﹑观占有的土地。主要由官府拨给和信徒捐献。庙田大都出租或雇工经营,所得用于祭祀和供养僧尼﹑道士或管庙人员。
  • 23、庙筭:亦作'庙筭'。 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 24、庙庭: 1.朝堂;朝廷。 2.宗庙;神庙。
  • 25、庙卫:指寺塔。
  • 26、庙塔: 庙塔miàotǎ (1) 古巴比伦的庙塔,包括由逐层收进的平台构成的高矗的金字塔形建筑,有外楼梯和顶部的神庙 英 ziggurat
  • 27、庙社:宗庙和社稷。 以喻国家。
  • 28、庙寝:寝庙。指宗庙的前庙和后寝。
  • 29、庙胜:指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
  • 30、庙市: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的集市。
  • 31、庙户:监守太庙的民户。
  • 32、庙朝: 1.宗庙和朝廷。 2.专指朝廷。君主听政的地方。 3.专指朝廷。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 33、庙器:宗庙的祭器。
  • 34、庙祧:泛指祖庙。
  • 35、庙象: 1.亦作"庙象"。 2.庙中神像。
  • 36、庙院: 1.指名门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 2.寺院。
  • 37、庙学:旧指设于孔庙内的学校。
  • 38、庙主: 1.宗庙中的牌位。 2.寺庙的住持。
  • 39、庙议: 1.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 2.朝廷的谋议。
  • 40、庙战:朝廷对于战事的筹划和决策。
  • 41、庙像: 1.亦作"庙象"。 2.庙中神像。
  • 42、庙廷: 1.宗庙或庙宇的前殿。 2.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 43、庙幄:指朝廷。
  • 44、庙颂:赞颂天子功德的宗庙乐歌。
  • 45、庙乐:宗庙音乐。多用于祭祀或颂德。
  • 46、庙略:朝廷的谋略。
  • 47、庙室:指宗庙内安置神主之石室。
  • 48、庙祏: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匣。亦借指祖宗神灵。
  • 49、庙庖:宗庙中的厨房。
  • 50、庙论: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 51、庙官:管理道教庙宇的道官。
  • 52、庙祫: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合祭。
  • 53、庙穴:塔中置放僧人遗骨的墓穴。
  • 54、庙濯:即庙祧。濯,通"祧"。
  • 55、庙会: 庙会miàohuì (1)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英 temple fair
  • 56、庙堂: 庙堂miàotáng (1) 庙宇 英 temple (2) 指朝廷 英 imperial court
  • 57、庙宇: 庙宇miàoyǔ (1) 供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 英 court
  • 58、庙歌: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南京夫子庙的所有喇叭里,唱出来的几乎都是同一首歌,这种旋律就被戏称为“庙歌”。
  • 59、庙堂碑: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 60、庙前街: 庙前街既不算长,约有280余米,又不甚宽,仅八米左右,更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和别致的新型建筑,绝大部分是四合小院——北方传统的民宅。
  • 61、庙瑟音:语出《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孔颖达疏:"《清庙》之瑟,谓歌《清庙》之诗所弹之瑟……弦声既浊,瑟音又迟,是质素之声,非要妙之响。"后用以喻质朴而可施于教化的音乐。
  • 62、庙岛列岛:在渤海海峡中、南部。属山东省。扼渤海门户,为海防要地。由大小三十多个岛屿组成,以南长山岛最大。渔业发达。
  • 63、庙堂文学:指古代专用于朝会﹑祭祀﹑宴飨的颂诗乐歌。亦泛指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
  • 64、庙堂之器: 庙堂之器miào táng zhī qì 1.  陈在庙堂里的礼器,即鼎彝之类。 英 gifted ware shown in a temple; 2.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例 昂昂乎庙堂之器。——明·刘基《卖柑者言》
  • 65、庙堂伟器:庙堂:朝廷;伟器:大器。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栋梁之材
  • 66、庙堂之量: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 67、庙垣之鼠:庙:王宫的前殿;垣:矮墙。宫墙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边得势的小人
  • 68、庙胜之策: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 69、庙算神谟:比喻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 70、庙算如神:庙算:庙堂的策划。指朝廷的重大决策非常高妙

庙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廊庙材: 亦作“廊庙才”。 建筑廊庙的木材。 比喻能担负国家重任者。
  • 2、赶庙会: 赶庙会gǎn miàohuì (1) 到庙会上买卖物品或观赏游玩 英 go to temple market
  • 3、郊庙歌:古帝王祭天地百神和祖先宗庙所用的乐章。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于郊祭;又有《安世房中歌》十七章,荐之宗庙。此后历代均有制作。这类作品,多为称述功德和祝神祈福之词。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搜辑颇多。参见"郊祀歌"。
  • 4、廊庙具: 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
  • 5、廊庙器: 称能肩负朝廷重任者。
  • 6、廊庙志:担负朝廷重任的志向。指参政的心愿。
  • 7、廊庙才: 见“廊庙材 ”。
  • 8、廊庙宰: 谓执政大臣。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 9、七庙略: 犹庙略。指安邦定国的重大谋略。
  • 10、迁庙主:专指太庙中昭庙穆庙之上﹑最后迁入迁庙之神主。
  • 11、清庙器: 太庙之祭器。喻指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 12、赡庙地: 1.租给农民耕种,收取田租以供寺庙香火费用的田地。
  • 13、祆庙火:即火烧祆庙的民间故事。相传蜀帝公主与乳母陈氏之子相爱,约定在祆庙相会。公主入庙,见陈生熟睡,遂解玉环附生怀中而去。生醒,知恋人远去,怨气化火身与庙俱毁。见《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后用为姻缘不遂之典。
  • 14、坛庙官: 坛庙,坛指天坛、地坛等,庙指祖庙及诸神庙,按周礼,春官有典祀,负责四郊坛庙的祭祀,以后,汉奉常之属有诸庙令,魏晋六朝有太庙令,唐宋有郊社令,都是掌郊庙的长官,明代始专设天坛、地坛、帝王庙、祈谷殿等各祠祭专属奉礼之官,清代还增设守卫,都称坛庙官。
  • 15、城隍庙街:城隍庙是传统城市祭祀土地河流的场所,每个城市都会有,和农村的土地庙有相对应的地位。
  • 16、宗庙社稷: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
  • 17、决胜庙堂:庙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指文官儒将在庙堂中制定出决定胜改的策略。
  • 18、廊庙之器:能肩负朝廷重任者
  • 19、神谟庙算: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 20、神谟庙筭: 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亦作:神谟远算
  • 21、清庙之器: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 22、玄谋庙算:玄:玄妙,奥妙;庙算:庙堂的策划。朝廷神妙而重大的决策和谋略
  • 23、冷庙烧香:亦作“[[烧香走错了庙门]]”。比喻看错了对象。
  • 24、娘娘庙会: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为娘妨诞辰,祭娘娘以祈求育子。
  • 25、宗庙丘墟: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祷告的地方。宗庙变成废墟。比喻国家灭亡。
  • 26、明明庙谟:谟,计策,庙谟,朝廷的谋略,非常明显的国家大计。
  • 27、孔子庙堂碑: 唐代碑刻。正书。虞世南书。公元626年镌立。贞观中毁于火,703年重刻,并加篆书碑额。书法圆润朗秀,外刚内柔,得智永笔法为多,为虞书代表作。
  • 28、过了庙不下雨:喻目的达到后即将帮助达到目的者忘掉。
  • 2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的意思

庙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报庙:旧俗,人死后,亲属到土地庙报告死亡消息叫报庙。
  • 2、别庙:太庙之外另立的庙。
  • 3、楚庙:指楚人奉祀祖宗和神明的庙舍。
  • 4、祠庙: 祠庙címiào (1) 祠堂 英 ancestral hall
  • 5、辞庙: 1.辞别祖庙。指帝王被俘﹐家国沦亡。
  • 6、登庙:登上庙堂;立庙受祭。
  • 7、房庙: 1.祠堂﹑庙宇。
  • 8、俘庙:古代一种礼仪。作战胜利后在太庙献俘告成。
  • 9、复庙: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复,通"复"。
  • 10、祔庙:袝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
  • 11、告庙: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
  • 12、宫庙: 1.犹宗庙。 2.借指帝王与皇室。 3.宫殿和宗庙的并称。 4.即宫观。官名。宋代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
  • 13、灌庙: 1.聚群庙之主于太庙。
  • 14、逛庙: 1.赶庙会。到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闲游。
  • 15、徽庙:北宋皇帝赵佶庙号徽宗﹐宋人因称徽宗为"徽庙"。
  • 16、毁庙:古代宗庙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
  • 17、极庙: 1.秦宫名。 2.规格最高的寝庙。指七庙。
  • 18、稷庙: 1.古代稷神的庙宇。
  • 19、郊庙: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 古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 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借指国家政权。
  • 20、近庙:古时谓高祖以下祖先的宗庙。
  • 21、九庙: 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
  • 22、龛庙:指佛寺。
  • 23、考庙:父庙。
  • 24、孔庙: 孔庙kǒngmiào (1) 祭祀孔子的庙宇 英 Confucian temple
  • 25、哭庙:清代皇帝死后,地方官吏士绅到万寿宫或庙宇等处哭奠,称哭庙。
  • 26、廊庙: 廊庙lángmiào (1) 指朝廷 例 廊庙之宝,弃于沟渠。——《后汉书·孟尝传》 例 廊庙无才天下求 英 the imperial court
  • 27、陵庙: 陵庙língmiào (1) 全部或部分在地面之下,或者全部在地面之上存放尸体的房屋 英 tomb
  • 28、祢庙:父庙。或称考庙。《礼记.祭法》所称五庙之一。
  • 29、佛庙:佛寺。
  • 30、朝庙: 1.祭奠于宗庙。 2.指朝廷与宗庙。
  • 31、大庙:太庙。
  • 32、二庙: 指父和祖父之庙。
  • 33、高庙: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2.宗庙。
  • 34、公庙:指诸侯国君之庙。
  • 35、行庙:天子巡幸或大军出征临时所立的庙。
  • 36、鹤庙:指寺院。
  • 37、家庙: 家庙jiāmiào (1) 见“家祠” 英 ancestral temple
  • 38、灵庙:庙宇寺观。因其供奉神灵仙佛﹐故称。
  • 39、龙庙: 指龙王庙。
  • 40、七庙: 七庙qīmiào (1) 帝王的宗庙,供奉太祖及三昭三穆共七代祖先。一般指代国家 英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it generally implies the state
  • 41、迁庙: 1.古代太庙中专门供奉﹑祭祀被迁神主之庙殿。也称远庙。太庙之制,中为始祖或太祖,为不迁之主,左右三昭三穆,自天子之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之父﹑之祖共六代。天子薨,其子继位,则迁新死之天子神主入祀太庙为第六代,而迁原第一代神主入迁庙。 2.谓迁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庙,迁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迁庙,并依次迁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仪式。
  • 42、亲庙:祖庙。
  • 43、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
  • 44、清庙: 《诗•周颂》篇名。 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 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
  • 45、群庙: 1.诸宗庙。
  • 46、仁庙: 1.指宋仁宗。 2.指明仁宗。
  • 47、赛庙: 1.谓参与庙会活动。 2.谓到庙中祭神。
  • 48、三庙:指古代大夫为供祀祖先所立之庙。
  • 49、召庙: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
  • 50、社庙:社与宗庙。 旧时祭祀土地神之庙。
  • 51、神庙: 1.帝王的宗庙。 2.犹佛寺。 3.称宋神宗赵顼。 4.称明神宗朱翊钧。
  • 52、圣庙: 圣庙shèngmiào (1) 旧时祭祀孔子的庙 英 Confucius temple
  • 53、世庙: 1.世祖庙,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庙。 2.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佑杬所立之庙。 3.指明世宗朱厚熜。
  • 54、双庙: 1.奉祀两位功臣的庙。
  • 55、水庙: 1.即龙王庙。 2.指临水的庙宇。
  • 56、私庙: 1.犹家庙。 2.私人所建的庙宇。
  • 57、寺庙: 寺庙sìmiào (1) 供奉神佛或圣贤的处所 英 temple
  • 58、四庙: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祖庙。
  • 59、塔庙:塔。亦泛指寺塔。
  • 60、太庙: 太庙tàimiào (1)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 例 入于太庙。——宋·欧阳修《伶官传》 英 Royal Ancestral Temple
  • 61、坛庙:坛指天坛﹑地坛等;庙指祖庙及诸神庙。
  • 62、特庙: 1.古代宗庙外另立的祀庙。
  • 63、天庙: 1.庙堂。 2.星名。即营室。
  • 64、祧庙:远祖庙。
  • 65、庭庙:朝廷。庭,通"廷"。
  • 66、文庙: 孔子庙。
  • 67、武庙: 武庙wǔmiào (1) 指关羽、岳飞的合祀庙,有时专指奉祀关羽的庙 英 temple enshrining and worshipping Guan Yu and other famous generals in ancient China;temple to military herose
  • 68、五庙: 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
  • 69、祆庙: 即祆祠。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即民间故事“火烧祆庙”中蜀帝公主与其乳母之子陈生相约私会处。
  • 70、飨庙: 1.帝王祭祖庙。飨,通"享"。
  • 71、小庙: 1.古代帝王高祖以下的庙﹐与"大庙"对言。 2.帝王之庶出者为其生母所立之庙。
  • 72、学庙:即孔子庙。唐以后,各州县建孔子庙,与学宫同址,故称。
  • 73、岩庙: 1.高大的宗庙。借指朝廷。
  • 74、野庙:野外庙宇。
  • 75、谒庙: 1.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称"谒庙"。
  • 76、仪庙:宗庙。
  • 77、遗庙:犹古庙。
  • 78、邑庙: 1.指城隍庙。
  • 79、宇庙:犹庙堂。
  • 80、园庙: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
  • 81、原庙: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
  • 82、远庙:远祖之宗庙。
  • 83、岳庙:亦作'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东岳庙。指岳飞庙。详'岳飞庙'。
  • 84、周庙:周室的宗庙。
  • 85、宗庙: 宗庙zōngmiào (1)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英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 (2) 又 例 先王之宗庙。 (3) 又 例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例 宗庙社稷。——清·周容《芋老人传》 例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英 state (5) 又 例 宗庙会同。
  • 86、祖庙:供祀祖先的宫庙。
  • 87、羣庙:诸宗庙。《孔丛子·巡守》:“命有司告羣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
  • 88、皮场庙: 1.庙名。在杭州吴山看江亭附近。
  • 89、吹笙庙:仙人王子乔之庙。道家传说王子乔好吹笙,后登仙,曾语桓良于七月七日在缑岭(河南偃师境内)相见,至时果乘白鹤而至,于是立其祠于缑氏山下。见汉刘向《列仙传》。
  • 90、关帝庙:旧时供奉三国蜀关羽的庙宇。
  • 91、夫子庙:即孔庙。系奉祀孔子的庙宇﹐明清时称文庙。宋欧阳修有《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今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清重建﹐其址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南秦淮河北岸。旧为游览之地﹐解放后辟为人民游乐场。
  • 92、鹦鸽庙: 鹦鸽庙清朝乾隆年间赐庙号“藏福寺”,寺庙坐落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以西、大兴安岭山脉莲花山山口,寺庙始建于康熙末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 93、孤竹庙:即伯夷叔齐庙。
  • 94、旌儒庙: 1.庙名。唐玄宗时建。故址在相传秦始皇坑儒处﹐即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 95、精忠庙: 清代北京戏曲艺人的团体。性质略似梨园公会。会首(或称庙首)数人,由清廷内务府加委,带有半官性质。名演员高朗亭、程长庚等曾先后担任会首多年。由于机构设在精忠庙内,因以庙名作为会名。
  • 96、祖考庙:始祖之庙。
  • 97、孔子庙: 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多省称“孔庙”。以山东·曲阜·孔庙为最早、最大。
  • 98、黄陵庙: 庙名。传说为舜二妃娥皇、女英之庙,亦称二妃庙,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 庙名。即黄牛庙。
  • 99、祖祢庙: 1.祖庙与父庙。
  • 100、二王庙:又称二郎庙。在四川省灌县城西北玉垒关侧岷江东岸,背山面江。庙前即都江堰。传为纪念秦蜀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都江堰的功绩而建。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庙组词,庙的组词,庙字怎么组词,庙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庙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庙字在开头的组词有70个,庙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9个,庙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34个。
  • 拼音miào
  • 注音ㄇㄧㄠ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M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2) 同本义廟,尊先祖貌也。——《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释天》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尔雅·释宫》寝庙必备。——《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复于小庙。——《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太庙,天子明堂。——《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庙成。——《战国策·齐策四》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贾谊《过秦论》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至八月朝,诣庙中坐。——《搜神记》藏之于庙。——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3) 又如:少年告庙;庙视道士(庙中管香火的道人);庙主(庙中的牌位;总管全庙事务的僧道);庙见(新妇谒见祖庙);庙祝(管庙里香火的人);庙貌(宗庙中供奉的祖先像);庙堂(宗庙);庙社(宗庙和社稷)(4) 古时供奉神佛的处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庙在山之西。——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5) 又如:庙有小姑像;小艇游庙中;方立庙门;土地庙;城隍庙(6) 古时供奉祭祀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诏为亮立庙于 沔阳。——《三国志》(7) 又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公庙);岳庙(8) “朝廷”的代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9) 又如:庙算(朝廷议定的克敌谋略);庙谋(朝廷的谋略);庙朝(专指朝廷);庙略(朝廷的谋略);庙廊(朝廷;借指天子)(10) 古代贵族住房的前厅,王宫和庙宇的前殿都称庙宫前曰庙,后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听事是也。——《六书故》(11) 已死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呼及英庙崩, 溥预有入阁之喜。——《典故纪闻》(12) 又如:庙号;庙讳(13) 庙会 。如:赶庙;去庙买点东西动词(1) 祭祀;立庙祭祖(季春之月)以共郊庙之服。——《吕氏春秋》(2) 又如:庙祀(即太祝;立庙奉祀);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