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开头的词语
更多- 1、秋霭:秋日的烟霭。
- 2、秋榜:秋试后所发的榜。亦借指秋试。
- 3、秋报:古代秋日祭祀社稷﹐以报神佑。 秋季得到的报答。指收获。
- 4、秋碧:指秋日澄碧的天空。
- 5、秋飙: 1.亦作"秋飙"。 2.秋风。
- 6、秋标:秋初﹐秋天开始。
- 7、秋飈: 秋飙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秋风。
- 8、秋髩:秋鬓。
- 9、秋鬓:秋鬓。
- 10、秋播: 秋播qiūbō (1) 秋季播种 英 autumn sowing;fall-sow
- 11、秋帛:供作秋衣的帛。
- 12、秋菜: 秋菜qiūcài (1) 秋季收获的萝卜、大白菜等类菜蔬 英 autumn vegetables
- 13、秋残: 1.犹残秋。谓秋季将尽。 2.指秋日萧条衰败的景象。
- 14、秋操: 1.清末秋季操练与检阅军队﹐称为秋操。
- 15、秋曹:刑部的别称。
- 16、秋蟾:秋月。
- 17、秋场: 1.秋收使用的打谷场。
- 18、秋尝:古代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
- 19、秋潮:秋季的潮水。
- 20、秋程:秋日的旅程。
- 21、秋翅:秋日的蝉翼。
- 22、秋吹: 1.秋风。
- 23、秋祠:秋祭。
- 24、秋帝:指传说中的古帝少昊。
- 25、秋靮:指马缰绳。
- 26、秋典: 1.指刑律法典。 2.指刑部。
- 27、秋殿: 1.冷落的宫殿;秋日的殿堂。
- 28、秋凋: 1.亦作"秋凋"。 2.秋日草木凋零。
- 29、秋娥:老宫娥。
- 30、秋芳:秋日开放的花朵﹐多指菊花。
- 31、秋坊: 1.太子的寝宫。
- 32、秋風: 秋风qiūfēng (1) 秋天的风 英 autumn wind
- 33、秋妇:指秋胡妻。
- 34、秋赋:1.犹秋贡。 2.金学孟先生所著散文诗。 3.韩仕伟所著诗集。
- 35、秋祓:秋季除灾去邪的祭祀。
- 36、秋耕: 秋耕qiūgēng (1) 秋天耕地,以备秋播 英 autumn ploughing
- 37、秋贡: 1.秋季进贡。 2.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 38、秋姑:古时传说中食婴儿的老妇。
- 39、秋灌: 秋灌qiūguàn (1) 秋天浇灌农田 英 autumn irrigation
- 40、秋闺:秋日的闺房。指易引秋思之所。
- 41、秋毫: 秋毫qiūháo (1)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例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例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英 newly-grown down
- 42、秋昊:秋日的天空。
- 43、秋豪: 见“秋毫 ”。
- 44、秋禾: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秋熟的谷物。
- 45、秋灰:古代以苇膜烧制的灰置于律管中以候气﹐至某一节气﹐则灰从中飞出。秋灰﹐指秋季从中飞出的灰﹐谓秋已至。
- 46、秋晖:1.秋日的阳光。2.喻年长,老成。
- 47、秋晦:秋日的昏暗景象。
- 48、秋获:秋季收割庄稼。
- 49、秋季: 秋季qiūjì (1) 夏季与冬季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中自秋分日起算到冬至日为止 英 autumn
- 50、秋棘:秋草。棘﹐草木之有刺者。
- 51、秋祭:1.秋季的祭祀。2.《秋祭》是由许刚编剧的电影。
- 52、秋霁: 1.秋日雨后天晴。
- 53、秋荚:犹秋实。
- 54、秋驾: 1.一种御马的技艺。 2.指难以学成的道术。 3.法驾﹐皇帝的车马。
- 55、秋稼:秋季的庄稼。《后汉书·安帝纪》:“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穫,而连雨未霽,惧必淹伤。”唐 刘禹锡《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诗:“长安 铜雀鸣,秋稼与云平。”《新唐书·五行志一》:“大历 六年八月,连雨,害秋稼。”
- 56、秋荐:即秋贡。
- 57、秋箭:秋日计时的漏箭。借指秋时。
- 58、秋讲:秋季讲学。
- 59、秋螀:秋日的鸣虫。多指蟋蟀。
- 60、秋胶:《周礼.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郑玄注:"三材﹐胶﹑丝﹑漆。"贾公彦疏:"干﹑角﹑筋须三材乃合﹐则秋是作弓之时。"后因以"秋胶"指弓弩或射艺。
- 61、秋捷:秋试中式。
- 62、秋觐:古代诸侯秋季朝见天子。
- 63、秋井: 1.犹金井。陵墓。
- 64、秋径:亦作“秋逕”。秋日荒凉的小路。
- 65、秋迳: 指秋日荒凉的小路。
- 66、秋卷: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其间所作诗文称为秋卷。
- 67、秋决: 1.旧时于秋季处决犯人。
- 68、秋课: 1.犹夏课。科举时代﹐士人习举业的课卷。 2.秋季的赋税。
- 69、秋枯:秋日枯萎的枝叶。
- 70、秋籁:犹秋声。
- 71、秋兰:秋日的兰草。
- 72、秋蓝: 1.秋日的蓝草﹐经加工﹐可染织物。
- 73、秋岚:秋日山林的烟霭雾气。出自《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 74、秋浪: 1.秋日的水波。 2.指秋风吹落的枯叶。
- 75、秋醪:秋日酿成的酒。
- 76、秋泪: 1.秋日的眼泪。 2.喻秋时的露水。
- 77、秋厉: 1.秋日肃杀严厉之气。
- 78、秋凉: 秋凉qiūliáng (1) 指秋季凉爽的气候 英 cool autumn days
- 79、秋莲: 1.荷花。因于秋季结莲﹐故称。
- 80、秋潦: 1.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 81、秋练:洁白的丝绢。
- 82、秋料:秋季结纳的赋税数额。
- 83、秋敛:秋季收取。秋收。
- 84、秋粮: 秋粮qiūliáng (1) 秋季收得来的粮食 英 autumn grain crops
- 85、秋霖:秋日的淫雨。
- 86、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
- 87、秋溜:秋天的流水。
- 88、秋律:古人以四季与十二律相配﹐因称秋季为秋律。
- 89、秋麦: 1.成熟的禾稼。 2.犹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
- 90、秋孟:即孟秋。指农历七月。
- 91、秋苗:秋日的禾苗。 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
- 92、秋杪:暮秋﹐秋末。
- 93、秋旻:秋季的天空。
- 94、秋溟:秋日溪水。
- 95、秋眸:秋水般清亮的眼睛。
- 96、秋暮: 1.秋日的傍晩。 2.深秋。
- 97、秋娘: 秋娘qiūniáng (1) 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英 Qiuniang
- 98、秋枿:经斩伐而复生的秋日草木。
- 99、秋稬:雪白的糯米。
- 100、秋糯:雪白的糯米。
秋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春秋榜:指科举考试春试和秋试录取的名榜。
- 2、春秋笔:相传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 3、长秋膘: 说的是天凉了,身体容易囤积脂肪。
- 4、不秋草: 指竹。
- 5、打秋风: 打秋风dǎqiūfēng (1) 借各种名义或关系讨取钱物 例 现在有些人动辄请人赞助办事业,伸手要钱,实际上是打秋风 英 seek gratuitous financial help
- 6、打秋千: 打秋千dǎqiūqiān (1) 坐在秋千上荡悠 英 swing;have a swing
- 7、荡秋千: 亦称“荡b05eb17e”。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地上树一高门架,架顶悬两根绳索,绳端用木板相连接,即成秋千。活动时,人站板上,两手握绳,两脚用力蹬板,使之摆动,越摆越高。或坐板上,由人推之。有单人荡、双人荡。秋千比赛,大多赛摆荡的高度,高者为胜。
- 8、杜秋娘:文学故事人物。据唐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是唐时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为节度使李锜妾,善唱《金缕衣》曲。后入宫,为宪宗所宠。穆宗命为皇子傅姆。后皇子被废,赐归故乡,穷老以终。参阅唐杜牧《杜秋娘》诗序。
- 9、千秋旛: 旧时用以遮盖尸体的布幡。
- 10、长秋宫: 1.汉宫殿名。高帝居之﹐后为皇后所居﹐因用以为皇后的代称。
- 11、剪秋罗:植物名。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整株多毛茸,茎高约六十公分。叶对生,卵状披针形,边缘齿毛稠密。夏秋之际开花,花瓣的顶端有剪裂及缺刻。花色有深红色及变种白色。
- 12、千秋镜:历史的镜子。谓世世代代可供借鉴的事物。
- 13、喀秋莎: 喀秋莎kāqiūshā (1) 火箭炮的一种,能成排发射炮弹,也写作“卡秋莎” 英 Katyusha
- 14、春秋科:以《春秋》取士的科目。
- 15、哭秋风: 哭秋风kū qiūfēng (1)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英 to feel sad with the coming of autumn
- 16、放秋垄: 犁秋田。
- 17、放秋壠: 即放秋垄,犁秋田。
- 18、谢秋娘: 1.词牌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梅》﹐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此词到宋代始为双调﹐又名《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忆江南》。
- 19、千秋节: 旧时皇帝的诞辰。始自唐玄宗。 皇后、贵妃或太子的生日。 词牌名。即“千秋岁”。
- 20、千秋亭: 亭名。在河北省·内丘县(旧柏乡县)。 亭名。在河南省·渑池县东。
- 21、清秋节: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22、春秋装: 春秋季节穿着的服装。主要品种有套装、长裙、茄克衫、风衣、毛衣等。款式一般以舒适、随便、自然为主,并日益注重套装的颜色和款式的流行趋势和内外衣的配套。
- 23、卡秋莎: 卡秋莎kǎqiūshā (1) 见“喀秋莎” 英 katyusha
- 24、千秋岁: 词牌名。又名“千秋节”。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参阅《词谱》卷十六。 词牌“念奴娇”的别称。参阅《词谱》卷二八。 曲牌名。南北曲均属中吕宫。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25、千秋宴: 即千叟宴。
- 26、千秋观: 古迹名。
- 27、中秋帖: 又名《十二月帖》。
- 28、悠秋童: 样貌是5、6岁的小童摸样,笛子是用秋天的枯草编织的。
- 29、延秋门:唐代长安禁苑西门。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唐玄宗即由延秋门出长安,赴蜀避难。
- 30、华秋苹:华秋苹(1784-1859)清代琵琶家。名文彬,字伯雅,江苏无锡人。精琵琶,善古琴。吸取南北两派琵琶之长,创立无锡派。参照古琴的减字谱指法,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琵琶指法符号,并集南北派琵琶曲谱,辑成《琵琶谱》三卷,于1818年刊行。
- 31、水秋千: 一种水上杂技表演。
- 32、小秋收: 小秋收xiǎoqiūshōu (1) 秋收前后农民采摘、收集野生动植物 英 autumn harvest of wild plants
- 33、中秋节: 中秋节Zhōngqiūjié (1)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英 the Mid-autumn Festival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 34、送秋波: 送秋波sòng qiūbō (1) 以眼神传递情意 英 make eyes to a man (2) 比喻向对方示意,以求得和好 英 wink
- 35、高秋山: 山水类国画,作者溥儒。
- 36、暗送秋波: 暗送秋波ànsòng-qiūbō (1)秋波:古诗文中常用以形容女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原指女子私下里以眉目传情 英 make secret,overtures to sb. (2) 后用以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英 to establish secret contact with enemy camp,opposing faction ,etc.
- 37、千秋霸业:千年万代称王称霸,进行统治的事业。
- 38、春秋霸主: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 39、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 40、春秋笔法: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 41、丙申秋月: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 42、冰壶秋月: 冰壶秋月bīnghú-qiūyuè (1) 冰壶:盛水的玉壶,喻洁白。秋月:秋天的月亮,喻皎洁。比喻品德高尚,心地纯洁 英 chaste;pure
- 43、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2.临走之前给人好处。
- 44、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45、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 (1) 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 英 omniscient
- 46、微察秋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 47、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 48、夏末秋初:秋末。指农历九月。
- 49、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wàngchuān-qiūshuǐ (1) 指盼望急切(秋水,比喻眼睛) 英 look forward with impatient expectancy
- 50、春花秋月: 春花秋月chūnhuā-qiūyuè (1) 春之花,秋之月。指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英 spring flower and autumn moon — happy days
- 51、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chūnhuā-qiūshí (1) 春日花开,秋来收果 英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fruits (2) 比喻文采各异或学问有成 英 showy appearance and virtuous substance
- 52、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它们在各自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比喻各有特色或专长。
- 53、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 54、春秋鼎盛: 春秋鼎盛chūnqiū-dǐngshèng (1) 比喻人到壮年,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 例 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贾谊《新书·宗首》 英 in the prime of one’s life
- 55、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
- 56、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亦作:春蛇秋蚓
- 57、春露秋霜: 谓春秋两季因感于时令变化而缅怀或祭祀祖先。
- 58、春生秋杀:春天万物初生成长,秋天则衰败凋落。
- 59、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60、千秋万代: 千秋万代qiānqiū-wàndài (1) 指世世代代。亦指无法计算或无限长的时期 例 对没有耐心的孩子来说,等待的时刻就像是千秋万代一样 英 aeon
- 61、春夏秋冬:指四季或一年。
- 62、杜秋之年:指风尘女子已过盛年。
- 63、春困秋乏:春秋二季,人多慵懒疲倦,故俗有春困秋乏之语。
- 64、利析秋毫: 语出《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
- 65、华星秋月: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 66、华屋秋墟: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 67、千秋佳城: 指坟墓。
- 68、兼葭秋水: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
- 69、龟阴秋稼: 古“泰安八景”之一。
- 70、桐剪秋风: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
- 71、千秋金镜: 犹千秋镜。
- 72、春韭秋菘: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名。泛指时新蔬菜。
- 73、春松秋菊: 出自《洛神赋》,意为如同春天的松树和秋天的菊花,各自有其繁盛的季节。比喻两样事物各有长处,难分上下。
- 74、冰壸秋月:喻人品德清白廉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愿中如~,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 75、琨玉秋霜:比喻人的品格高尚,态度坚贞。
- 76、凛若秋霜: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77、望秋先零:谓草木将近秋即败落凋零。亦比喻未老先衰。
- 78、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 79、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píngfēn-qiūsè (1) 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英 have equal shares
- 80、春祈秋报: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
- 81、千秋岁引: 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 82、千秋万世: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婉言帝王之死。亦作:千秋万代
- 83、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 84、大秋作物:秋季收获的大田作物。
- 85、千秋万古: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 86、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祝长寿之辞。 婉言帝王之死。 见“千秋岁引 ”。 指千岁鸟、万岁禽,传说中的长寿神鸟。
- 87、千秋令节: 皇后、太子诞辰的敬辞。
- 88、千秋人物: 名垂后世的人物。
- 89、千秋之后: 千秋之后qiānqiūzhīhòu (1) 讳言人死后 例 千秋之后,传梁王。——司马迁《史记》 英 after death
- 90、春来秋去:秋天过去,春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91、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 92、金秋送爽:形容秋天天气凉爽。
- 93、三尺秋霜: 喻剑。
- 94、晚秋作物: 晚秋作物wǎnqiū zuòwù (1) 北方在收获小麦、油菜后复种的农作物,如甘薯、马铃薯、玉米、豆类 英 late-autumn crops
- 95、阳秋可畏:《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 96、春秋已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 97、盈盈秋水: 盈盈秋水yíngyíng-qiūshuǐ (1) 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形容女子双眼含泪的眼神 例 一般情况,几回断肠,只落得盈盈秋水泪汪汪。——明·张凤翼《红拂记·华夷一统》 英 young lady’s sad look
- 98、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 99、千秋万载: 犹千秋万世。形容岁月长久。
- 100、人似秋鸿: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
秋结尾的词语
更多- 1、百秋:犹百年。喻时间长。
- 2、悲秋: 悲秋bēiqiū (1) 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英 feel sad with withered plants in the autumn
- 3、髀秋:马鞍上的皮带。亦为马桶上篾箍的谐音。
- 4、残秋:指秋天将尽的时节。
- 5、初秋: 初秋chūqiū (1) 秋季的头一个月,即阴历七月 英 the first month of autumn
- 6、春秋: 春秋chūnqiū (1) 一年,四季 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英 a year (2) 年龄 英 age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英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英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7、登秋: 1.秋收。 2.入秋﹐进入秋凉。
- 8、杜秋:即杜秋娘。亦代指妓女。
- 9、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 10、高秋: 高秋gāoqiū (1) 秋高气爽的时节 例 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英 cool autumn
- 11、觥秋:谓会饮之时。
- 12、鼓秋: 鼓秋gǔqiū (1) 〈方〉 (2) 摆弄 例 我很喜欢鼓秋一些小玩意 英 move back and forth (3) 煽动;怂恿 例 有话当面讲,不要背后乱鼓秋 英 instigate (4) 也说“鼓揪”
- 13、桂秋:因此时桂花飘香而得名。
- 14、寒秋: 寒秋hánqiū (1) 深秋 英 late autumn
- 15、横秋:1.充塞秋天的空中。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 3.形容老气。4.比喻美女的眼睛。
- 16、护秋:守护秋熟庄稼。
- 17、季秋: 1.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
- 18、兼秋:形容时间长久。
- 19、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2.喻迅速凋零衰败。
- 20、九秋: 指秋天。 指九月深秋。 曲名。 九年。
- 21、啃秋:又称咬秋,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 22、来秋: 1.明年秋天。 2.即将到来的秋天,即今秋。
- 23、兰秋:指农历七月。
- 24、立秋: 立秋lìqiū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英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 25、凛秋: 寒冷的秋天。
- 26、廪秋:犹言寒秋。廪,通'凛'。
- 27、麦秋: 麦秋màiqiū (1) 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一般在夏季,但具体日期各地不一 英 wheat harvest season
- 28、孟秋: 孟秋mèngqiū (1) 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英 first month of autumn
- 29、杪秋:晚秋或季秋。
- 30、摸秋: 一种求子息的风俗。
- 31、末秋: 1.秋末。指农历九月。
- 32、暮秋: 秋末,农历九月。
- 33、千秋: 千秋qiānqiū (1)千年 英 a thousand years (2) 岁月久远 英 a long long time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英 birthday
- 34、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 35、穷秋: 1.晩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 36、长秋:指长秋宫。《三辅黄图.汉宫》﹕'﹝长乐宫﹞有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皇后的代称。
- 37、抢秋: 1.突击收获秋熟作物。
- 38、盛秋:指农历八﹑九月,秋季中最当令之时。古代认为此时禾熟﹑马肥,常易遭边敌入侵而备加防范。
- 39、大秋: 大秋dàqiū (1) 九、十月份收割高粱、玉米等作物的时节 英 harvest season in autumn (2) 大秋作物的简称 英 autumn crops
- 40、钿秋:镶嵌金﹑银﹑玉﹑贝等物﹐勒于牛马股后的革带。
- 41、金秋: 秋季。
- 42、劲秋:指肃杀的寒秋。
- 43、开秋: 1.秋天开始;进入秋天。
- 44、緑秋:磁性已消失的磁石,可作药材。
- 45、马秋:驾车时络于马后的革带。
- 46、前秋:去年秋天。
- 47、青秋:犹青春。
- 48、闰秋:指闰九月。
- 49、芟秋: 芟秋shānqiū (1) 立秋后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 英 farm after autumn;loosen soil and weed grass in autumn
- 50、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
- 51、商秋:秋天。古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
- 52、深秋: 深秋shēnqiū (1) 秋季的末期 英 late autumn
- 53、收秋: 收秋shōuqiū (1) 收获秋季成熟的农产品 例 社员忙着收秋 英 get in autumn crops
- 54、霜秋:深秋。
- 55、素秋: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2.比喻衰老、迟暮。
- 56、讨秋:谓秋游探胜。
- 57、秃秋:亦作'秃秋'。水鸟名﹐头项无毛﹐状如鹤而大﹐色苍灰﹐好啖蛇﹐性贪恶。嘲人之无发若秃秋。
- 58、晚秋: 晚秋wǎnqiū (1) 秋季的末期;深秋 英 late autumn (2) 指晚秋作物 英 late-autumn crops
- 59、晩秋:秋季的末期。指农历九月。
- 60、夏秋: 夏秋xià-qiū (1)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英 estivo-autumnal;aestivo-autumnal
- 61、寻秋:游赏秋景。
- 62、严秋:肃杀的秋天。
- 63、咬秋:旧时北方京津等地于立秋日有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
- 64、迎秋: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
- 65、余秋:晩秋,残秋。
- 66、逾秋: 1.亦作"踰秋"。 2.过了秋天;秋后。
- 67、怨秋:悲秋。
- 68、早秋: 早秋zǎoqiū (1) 入秋不久;刚过立秋之时 英 early autumn
- 69、肇秋:初秋。指阴历七月。
- 70、稚秋:初秋;刚到秋天。
- 71、仲秋: 仲秋zhòngqiū (1) 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英 midautumn
- 72、中秋: 中秋zhōngqiū (1)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例 会中秋。——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mid-autumn
- 73、老秋: 老秋lǎoqiū (1) 〈方〉深秋 英 late autumn
- 74、四秋: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收成。
- 75、思秋:悲秋。
- 76、首秋:指农历七月。
- 77、上秋:孟秋。指农历七月。
- 78、三秋: 三秋sānqiū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英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英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英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 (4) 指三年 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英 three years
- 79、头秋: 头秋tóuqiū (1) 接近秋收的日子 例 头秋到了,该准备收拾场院了 英 a short period before autumn
- 80、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
- 81、新秋: 1.初秋。 2.指今秋。
- 82、小秋: 小秋xiǎoqiū (1) 指初秋 英 early autumn (2) 指小秋收 英 small autumn harvest
- 83、有秋: 1.丰收﹐有收成;丰年。
- 84、阴秋:秋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称。
- 85、阳秋: 指孔子所著《春秋》。 史书的通称。 指年龄。 谓褒贬。
- 86、竹秋:是出农历二月。二月为竹秋。
- 87、正秋: 仲秋。农历八月。
- 88、望秋: 1.盼望秋收。 2.接近秋天。参见"望秋先零"。
- 89、磨秋: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把秋千叫作磨秋等。
- 90、陈潭秋:(1896年1月—1943年9月27),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回武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 91、北辰秋: 由山东省青岛北方种业有限公司以B90-4和H253-2为亲本选育的杂交一代。
- 92、程砚秋: (1904-1958)京剧演员。原名承麟,曾名艳秋,号玉霜,生于北京。满族。六岁学艺,演青衣。曾拜梅兰芳为师,又受教于王瑶卿,形成低回婉转的唱腔和形神兼备的表演风格,世称“程派”。代表剧目有《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等。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 93、玉簟秋:词牌名。即《一剪梅》。
- 94、富春秋:指年轻,年少。
- 95、广寒秋:曲牌名。即折桂令。异名甚多。此调字句不拘,可以增损。元人作品中以作十一句或十二句为常。明陶宗仪《辍耕录.广寒秋》:"《折桂令》,一名《广寒秋》,一名《天香第一枝》,一名《蟾宫引》。"
- 96、汉宫秋: 汉宫殿的秋色。亦借指其他王朝宫殿的秋色。 花名。即剪秋罗。
- 97、唐槐秋: (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
- 98、不及秋: 唐服装名,即短裤。意谓不到秋凉即须易装。
- 99、黄茅秋: 旧指岭南茅草枯黄、瘴疫发作的秋季。
- 100、大长秋: 官名。汉置﹐为皇后近侍﹐多由宦官充任。其职掌为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
- 拼音qiū
- 注音ㄑㄧㄡ
- 笔划9
- 繁体秋、鞦
- 五笔TOY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2) 同本义秋,禾谷熟也。——《说文》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处处田畴尽有秋。——宋· 范成大《颜桥道中》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3)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4) 秋季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秋以为期。——《诗·卫风·氓》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5)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6) 年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7)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不问之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8)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9) 姓形容词(1) 悲愁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3) 奔腾的样子 。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4) 喻容颜衰老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