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袖標: 袖标xiùbiāo (1) 戴在袖子上的标志 英 armband
  • 2、袖呈:谓秘密送达。
  • 3、袖锤: 1.亦作"袖锤"。 2.袖中暗藏铁椎。魏安禧王二十年,秦围赵,魏使晋鄙领兵救赵,鄙按兵不动。魏公子信陵君以计盗兵符,用夷门隐士侯生策,使"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夺其军,进击秦兵,解邯郸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后遂用为典故。
  • 4、袖钉:是用在专门的袖扣衬衫上代替袖口扣子部分的钮扣。
  • 5、袖锋:袖藏利刃。
  • 6、袖蜂:周上卿尹吉甫后妻因妒前妻之子伯奇,乃取蜂去毒,缀于衣上,诱伯奇前缀之,因谮之于吉甫。吉甫怒,乃放伯奇于野。事见汉蔡邕《独断.琴操.履霜操》。后用以指暗中设计诬害人。
  • 7、袖箍:袖箍是一种环绕在手臂的环形布带,通常是在团体组织里,执勤者在执行任务时佩戴的饰物,也称为臂环、臂章或袖章。在军队中,执勤者佩戴的袖箍会有徽章或其它识别物,并延伸至护肩的位置有扣子加以固定,以便于在激烈动作时固定位置。在日本文化中,服丧者在葬礼上佩带的黑色袖箍称为丧章。
  • 8、袖箭: 袖箭xiùjiàn (1) 藏在衣袖里暗中射人的箭,借着弹簧的力量发射 英 arrow worked by a spring concealed in a sleeve
  • 9、袖笼:指古代射箭时用锦帛所制的护袖。
  • 10、袖垆: 1.亦作"袖垆"。 2.一种熏衣烤手用的小烘炉。
  • 11、袖炉: 1.亦作"袖垆"。 2.一种熏衣烤手用的小烘炉。
  • 12、袖罏: 见“袖炉 ”。
  • 13、袖幕:连袖成幕。比喻行人拥挤,市街繁荣。语本《史记.苏秦列传》:"临灾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 14、袖琴:可置于怀袖中的琴。极言其小。
  • 15、袖袪:袖子的边口。
  • 16、袖套: 袖套xiùtào (1) 套袖。通常戴时松垂于另外一只衣袖外面的袖子 英 oversleeve;cover for the sleeves
  • 17、袖筒: 袖筒xiùtǒng (1) 袖筒儿,袖子 英 sleeve
  • 18、袖珍: 袖珍xiùzhēn (1) 怀藏袖中的小巧之物。引申为小巧或小型的东西 例 袖珍新汉英词典 英 pocket;pocket-size
  • 19、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 20、袖观: 袖观xiù guān (1) 在旁观望,不过问事情 英 look on (或 stand by) with folded arms
  • 21、袖头:袖口。
  • 22、袖折:小而可袖藏的折子。
  • 23、袖椎: 1.亦作"袖锤"。 2.袖中暗藏铁椎。魏安禧王二十年,秦围赵,魏使晋鄙领兵救赵,鄙按兵不动。魏公子信陵君以计盗兵符,用夷门隐士侯生策,使"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夺其军,进击秦兵,解邯郸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后遂用为典故。
  • 24、袖口: 袖口xiùkǒu (1) 袖子的边缘 英 wrist;cuff of a sleeves
  • 25、袖被: 1.长袖和被巾。
  • 26、袖轴: 1.可藏在袖中的小巧画轴。
  • 27、袖管: 袖管xiùguǎn (1) 〈方〉袖子 英 sleeve
  • 28、袖刺: 1.置名刺于袖中,以备拜谒时通名。
  • 29、袖章: 袖章xiùzhāng (1) 套在袖子上表明身分的标志 英 facings armband
  • 30、袖标: 袖标xiùbiāo (1) 戴在袖子上的标志 英 armband
  • 31、袖子: 词语解释袖子[ xiù zi ]⒈  衣服遮盖胳臂的部分。英sleeve;引证解释⒈  衣袖,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萧秀才 ﹞再三不接,拂着袖子,撇开众人,径自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后来 小云 输了拳,他伸手取了酒杯代吃,我这边从他袖子里看去,却是一件羔皮统子。”丁玲 《母亲》一:“‘唉,命啦……’ 幺妈 的眼泪又模糊了眼睛,扯起大袖子轻轻去揩。”国语辞典袖子[ xiù zi ]⒈  衣袖。英语sleeve德语Ärmel (S)​, Hülle (S)​法语manche
  • 32、袖珍本: 袖珍本xiùzhēnběn (1) 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本子 英 pocketbook
  • 33、袖里春:香物名。
  • 34、袖手傍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帮助别人。[近]隔岸观火。[反]拔刀相助。
  • 35、袖手充耳:谓不闻不问。
  • 36、袖中挥拳:形容迫不及待与人争斗。
  • 37、袖里乾坤:谓比喻离奇的幻术。
  • 38、袖犬枕钟:袖中玩弄的犬,枕边报时的钟。泛指精巧的玩物。
  • 39、袖引小僧: 引,即拽的意思。小僧,小和尚,沙弥。“袖引小僧”,即拽袖子的小和尚的意思。
  • 40、袖里吞金:也称“一掌金”,一种民间手心算方法
  • 41、袖金入橐:谓受贿。
  • 42、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xiùshǒu-pángguān (1) 在旁观望,不过问事情 英 look on (或 stand by) with folded arms
  • 43、袖里玄机:暗中采取的玄妙决策。
  • 44、袖中藏火: 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 45、袖然举首: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 46、袖珍女婴:较小的女婴。
  • 47、袖里藏刀: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袖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断袖癖:断袖之癖,汉语成语,拼音是duàn xiù zhī pǐ,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
  • 2、筒袖铠:古代用以保护身体的一种战服。
  • 3、大袖衫: 说到大袖衫,就不能不提《簪花仕女图》。
  • 4、甩袖子: 甩袖子shuǎi xiùzi (1) 把衣袖一甩,表示生气,表示决裂,近似“拂袖而去” 英 throw one’s sleeves-angry
  • 5、红袖章: 红袖章,红色的臂章,佩戴者在执行检查,领队等任务时所佩戴的一种标识。
  • 6、摆袖却金: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7、振袖般若: 和服神,也是复仇之神。
  • 8、衬衫袖口:指装袖头的小袖口
  • 9、断袖之宠: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
  • 10、翠袖红裙:翠:青绿色。指妇女的服装。借指妇女
  • 11、担风袖月:胸襟开阔,无拘无束的样子。
  • 12、断袖之好: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
  • 13、断袖余桃: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
  • 14、断袖之癖:断袖之癖,汉语成语,拼音是duàn xiù zhī pǐ,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
  • 15、断袖之契: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
  • 16、拂袖而去: 拂袖而去fúxiù’érqù (1) 把衣袖一甩(古时衣袖较长)表示生气地离去 英 leave with a flick of one's sleeve—go off in a huff
  • 17、拂袖而归: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
  • 18、挥袖如云: 形容人很多。
  • 19、广袖高髻:  汉时有民谣说:城里人喜欢梳高髻,城外四周围的人就梳一尺高;城里人喜欢画阔眉,城外四周围的人就画满半个额头;城里人喜欢穿宽大的袖子,城外四周围的人就用整匹布帛做成袖子。见《后汉书·马廖传》。后用以谓盛行奢靡之风。
  • 20、书读袖烂: 形容涂剑读书学习认真,书读完了,袖子已经在桌子上磨破了。
  • 21、两袖清风: 两袖清风liǎngxiù-qīngfēng (1) 原指人迎风潇洒,飘飘欲仙之态。后比喻为官清廉。现也指家贫,一无所有 英 have clean hands;remain uncorrupted; have unsoiled hands
  • 22、掳袖揎拳:犹言揎拳捋袖。
  • 23、攞袖揎拳: 1.捋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的样子。
  • 24、裸袖揎衣: 裸袖揎衣luǒxiù-xuānyī (1)揎衣:卷袖。卷起或捋起衣袖,裸露手臂 例 当日先生沈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元·马致远《哨遍》 英 wrap up the sleeves
  • 25、裸袖揎拳: 1.挽起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亦指浪荡的人。
  • 26、满袖春风: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 27、领袖魅力: 领袖魅力是指当领导者奉行某种行为准则时.表现出的非凡的领导能力或使追随者做出崇高贡献的能力。
  • 28、捋袖揎拳: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 29、捰袖揎拳: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蛮横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 30、长袖善舞: 长袖善舞chángxiù-shànwǔ (1) 穿着长袖子的衣服才好翩翩起舞。比喻有所凭借,事情就容易成功。也用以形容有权有钱有手腕的人什么都好办 英 long sleeves help one to dance skilfully, it shows person with money and power could do things easily
  • 31、红袖添香:旧指美女伴读。
  • 32、贾袖传香:指晋贾充女与韩寿私通,偷武帝赐充异香赠韩事。
  • 33、拂袖而起: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 34、断袖分桃:"断袖,比喻男同性恋的亲密关系。见断袖条。分桃,比喻同性间的亲密关系。见分桃条。断袖分桃比喻男同性恋的亲密关系。
  • 35、举袖为云: 表示人很多,举起袖子就像云一样。
  • 36、领袖后进:指后辈中才华出众,遥遥领先的人。
  • 37、断袖之欢:起源于古代皇族对男子的癖好,现在暗指男同性恋行为。
  • 38、旁观袖手: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 39、祼袖揎拳: 词语解释⒈  揎:卷起或捋起袖子。形容十分气愤的样子。也形容劲头十足。
  •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词语解释⒈  长衣袖合于舞蹈,本钱多便于做生意。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也比喻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袖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半袖:短袖衣。
  • 2、豹袖:亦作"豹褎"。
  • 3、别袖:谓挥袖道别。
  • 4、楚袖:楚女舞衣的长袖。借指舞女。
  • 5、垂袖: 垂袖chuíxiù (1) 通常松垂在肩下的很长的宽袖,常用于法衣和长礼服上 英 angel sleeve
  • 6、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指女子。
  • 7、貂袖:貂皮袄的袖笼。
  • 8、断袖:截断衣袖。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典出《汉书.佞幸传.董贤》:"﹝董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參巨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褏﹐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褏而起。其恩爱至此。"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褏作"袖"。
  • 9、短袖: 短袖duǎnxiù (1)见“半袖” 英 half sleeve
  • 10、奋袖:亦作'奋褎'。 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
  • 11、归袖: 谓装入袖中带回。
  • 12、皓袖:白色衣袖。
  • 13、鹤袖:鹤氅的袖。借指鹤氅。
  • 14、褐袖: 1.借指粗布衫子。
  • 15、狐袖: 狐的毛皮制成的衣袖。指贵重的服饰。
  • 16、护袖: 护袖hùxiù (1) 〈方〉套袖 英 oversleeve
  • 17、怀袖:1.怀抱。抱在怀里。 2.怀藏。隐藏;收藏。
  • 18、挥袖:挥动衣袖。奋起貌。犹挥手。表示告别。
  • 19、箭袖: 1.即箭衣。
  • 20、禁袖:指宫内样式的服装。
  • 21、衿袖:衿与袖相连,因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 22、襟袖: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怀。 2.犹领袖,比喻地位重要者。
  • 23、冷袖: 冷袖lěngxiù (1) 袖:舞女的袖子。写舞者的凄凉 例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唐·杜牧《阿房宫赋》 英 the dancing girl's sleeves
  • 24、敛袖: 1.收紧衣袖。
  • 25、领袖: 领袖lǐngxiù (1) 衣领和衣袖 英 collar and sleeves (2) 指能为人表率的人 英 model (3) 国家、政党、群众团体等的最高领导人 例 改革运动的一位领袖 英 leader
  • 26、笼袖:把两手相对伸入两袖中。
  • 27、逻袖:捋起袖子。
  • 28、裸袖: 1.见"裸袖揎衣"。
  • 29、霓袖:彩袖。也借指歌伎舞女。
  • 30、暖袖: 暖袖nuǎnxiù (1) 为了御寒缝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 英 warm sleeve
  • 31、袍袖:袍子的袖管。
  • 32、翘袖:举袖。指舞蹈中的一种姿势。
  • 33、髚袖:指马蹄袖。
  • 34、攘袖:卷起衣袖。
  • 35、襦袖:亦作'襦褏'。 襦袄袖子。
  • 36、衫袖:衫的袖子。亦泛指衣袖。
  • 37、绱袖:'1、蔓延、滋长。2、又如:蔓生;蔓衍;蔓草;蔓连;蔓蔓。3、攀引,缠绕 [twine]。如:蔓引;蔓蔓。'
  • 38、檀袖:红袖。指妇女的红色衣袖。
  • 39、套袖: 套袖tàoxiù (1) 套在衣袖外面的单层的袖子 英 oversleeve
  • 40、韬袖: 古代射猎用的皮护臂。
  • 41、挽袖:1.妇女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装饰品。 2.卷起袖子。谓拱手。
  • 42、雾袖:轻柔飘拂的衣袖。
  • 43、霞袖:借指艳丽轻飘的舞衣。
  • 44、广袖: 广袖guǎngxiù (1) 宽大的衣袖 英 long and large dress
  • 45、拂袖:(书)(动)甩动袖子(旧时衣袖较长),表示气愤:~而去。
  • 46、长袖:1.借指歌舞妓。 2.长的衣袖。多指舞衣。
  • 47、风袖:飘动的袖子。
  • 48、宫袖:舞女的长袖。
  • 49、红袖:1.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 2.指美女。
  • 50、貉袖: 1.貉皮做的衣袖。 2.宋代一种前后襟和两袖都较短的衣服。
  • 51、和袖:两手笼在袖子里。
  • 52、龙袖:指京城。
  • 53、水袖: 传统戏曲服装中蟒、帔、开氅、褶子等袖端所缀的部分,用白色的绸绢制成。因其甩动时形似流水波纹,故称。徐迟《牡丹》三:“当魏紫在鹅毛扇后面饮下第一杯酒,以水袖拭她的绛唇时,这个演员的形态完全稳定下来了。”
  • 54、通袖:长袖。
  • 55、小袖:短小的衣袖。
  • 56、冶袖:华丽的袖子。
  • 57、吟袖:诗人的衣袖。
  • 58、玉袖:洁白的衣袖。
  • 59、鄣袖:以袖遮颜。形容故作姿态。
  • 60、障袖: 1.以袖遮面。借指美女。
  • 61、罩袖:方言。套在衣袖外面的套袖。
  • 62、柘袖:柘枝舞者的衣袖。借指舞女。
  • 63、征袖:远行人的衣袖。
  • 64、拙袖:《史记.五宗世家》"﹝长沙定王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后因以"拙袖"喻幅员狭小的邦国。
  • 65、连袖:指衣袖相连、有中缝的袖子。
  • 66、无袖:无袖衫,没有袖子从肩峰处露出整个手臂的服装。
  • 67、振袖:和服的一种。根据袖子长度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大振袖为正礼服,必入五纹;中振袖为准礼服,可以入三纹或一纹;小振袖则是一般装束。
  • 68、大袖:大袖(top sleeve〕指两片袖结构中较大的袖片,也称外袖。
  • 69、马蹄袖: 清代男子礼服的袖口。成马蹄形,故称。
  • 70、八音领袖: 唐玄宗对羯鼓的称呼。
  • 71、碧鬟红袖: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 72、撺拳拢袖: 撺拳拢袖cuānquán-lǒngxiù (1) 握起拳头,挽起袖子。形容要动手打人的架势 英 clench one's fist and roll up one's sleeves—prepare to fight
  • 73、短衣窄袖: 1.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緑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 74、狐裘羔袖: 狐裘羔袖húqiú-gāoxiù (1) 狐皮贵而羊羔皮贱。以狐皮衣配以羊皮袖,比喻整体很好,只是略有不足 英 good on the whole but not perfect
  • 75、后进领袖: 晚辈中最杰出的人。
  • 76、狐襟貉袖:泛指毛皮制成的衣服。
  • 77、挥拳掳袖:形容动怒,准备打人或人的劲头足
  • 78、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 79、揎拳拢袖:捏紧拳头,卷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 80、揎拳掳袖:犹言揎拳捋袖。
  • 81、揎拳攞袖: 1.犹言揎拳捋袖。
  • 82、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 83、揎拳裸袖:犹言揎拳捋袖。
  • 84、槊血满袖:谓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 85、揎拳舞袖: 1.伸出拳头,挥动衣袖。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
  • 86、揎拳捰袖: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蛮横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 87、揎拳捋袖:揎:卷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头,拉起袖子。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 88、清风两袖: 清风两袖qīngfēngliǎngxiù (1)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为官清廉。也作“两袖清风” 例 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 例 于少保尝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其还京日,不持一物,人传其诗云:“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都穆《都公谭纂》 英 be free from corruption;be honest and upright
  • 89、断臂之袖: 指同性恋。
  • 90、分桃断袖:"断袖,比喻男同性恋的亲密关系。见断袖条。分桃,比喻同性间的亲密关系。见分桃条。断袖分桃比喻男同性恋的亲密关系。
  • 91、翻花舞袖: 练起来两臂左右上下前后回旋而舞,并且由于身步也随手翻转,类似鱼龙穿浪翻花之状的舞蹈和武术。
  • 92、精神领袖:指能给予我们精神鼓舞的人,能领导我们的精神向某个方向发展的人。
  • 93、暗香盈袖:有淡淡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实则意指有浓浓的愁思在心间环绕,通常来喻指相思或忧愁的感情。
  • 94、蜂虿作于怀袖: 1.比喻意外的惊骇。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袖组词,袖的组词,袖字怎么组词,袖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袖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袖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7个,袖字在中间的组词有40个,袖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4个。
  • 拼音xiù
  • 注音ㄒㄧㄡ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UM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2) 同本义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长袖善舞。——《韩非子》(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4) 袖口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动词(1) 藏物于袖中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