辔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辔策: 1.亦作"辔策"。 2.御马的缰绳和马鞭。 3.比喻控制的工具。
  • 2、辔筴: 见“辔策 ”。
  • 3、辔兜:马的头盔。
  • 4、辔头: 辔头pèitóu (1) 驾驭牲口的嚼子的缰绳 例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英 reins;bridle
  • 5、辔衘: 1.亦作"辔■"。 2.御马的缰绳和嚼子。
  • 6、辔靷: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
  • 7、辔舆:马车。
  • 8、辔衔: 1.亦作"辔■"。 2.御马的缰绳和嚼子。
  • 9、辔首:带嚼子的笼头。
  • 10、辔勒:驾驭牲口用的缰绳和带嚼子的笼头。

辔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一辔兜: 提缰纵马。
  • 2、揽辔才:谓澄清天下之才。
  • 3、一辔头: 谓执辔未曾换手,形容为时短暂。
  • 4、按辔徐行: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 5、并辔齐驱:辔:驾驭牲口的缰绳;齐驱:一齐快跑。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齐奔跑。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高低
  • 6、并辔而行:见机:看时机,看情况。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7、揽辔登车: 语出《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揽辔,挽住马缰。后以“揽辔登车”表示刷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 8、返辔收帆:喻退归。
  • 9、缓辔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 10、缓辔而行:辔:驾驭牲口的嚼子的缰绳。信马由缰地慢走。
  • 11、揽辔澄清: 语出《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揽辔,挽住马缰。后以“揽辔澄清”表示刷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 12、揽辔中原:语出《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揽辔,挽住马缰。后以“揽辔中原”表示刷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 13、长辔远御: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 14、长辔远驭:辔:缰绳。驭:驾驭。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用某种政策、手段远距离操纵或驾驭他人或某一事物。
  • 15、枉辔学步: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 16、夺辔代之: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
  • 17、六辔马车:国富论中用来形容古代欧洲的高档商品。

辔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安辔:放松缰绳,让马缓行。
  • 2、按辔: 1.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
  • 3、鞍辔:用于牲口的嚼子、缰绳。
  • 4、鞭辔:鞭子和马笼头。借指随从效力。
  • 5、镳辔: 1.马嚼子和马缰绳。
  • 6、并辔: 并辔bìngpèi (1) 并驱,骑马一同走 例 遂与并辔而归。——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英 horse and horse;neck and neck
  • 7、秉辔: 1.手持马缰绳。指驾车。
  • 8、策辔: 1.马鞭与马缰。泛指驭马的工具。
  • 9、骋辔:谓纵马驰骋。
  • 10、驰辔: 1.纵马奔驰。 2.指奔马之辔。
  • 11、棰辔:马鞭和缰绳。泛指御马之具。
  • 12、箠辔:马鞭和缰绳。泛指御马之具。《汉书·王吉传》:“口倦乎叱咤,手苦於箠轡,身劳乎车舆。”
  • 13、促辔:谓拉紧缰绳,催马速行。
  • 14、雕辔: 1.精美的马缰绳。
  • 15、返辔:犹回马。
  • 16、飞辔: 1.飞动的马辔。亦指奔驰的马。 2.策马疾驰。 3.指太阳。
  • 17、騑辔:指马缰。
  • 18、奉辔:执辔。谓驾车。
  • 19、共辔: 1.共同执辔。谓一起驾御。
  • 20、孤辔:犹单骑。
  • 21、诡辔:谓脱出笼头。
  • 22、鹤辔:指仙道者的车驾。
  • 23、衡辔:衡轭与辔头。
  • 24、缓辔:谓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 25、皇辔:皇帝车驾上驭马的缰绳。借指皇权或朝纲。
  • 26、羁辔:马络头和马缰。喻控制。
  • 27、鞯辔:鞍鞯和辔头。借指马具。
  • 28、缰辔:缰绳和辔头。
  • 29、揽辔:亦作'擥辔'。 挽住马缰。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汉书.袁盎传》作'?辔'。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辔'。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见'揽辔澄清'。
  • 30、敛辔: 1.息驾,收起车马。
  • 31、钌辔:装饰华美的辔头。
  • 32、联辔: 1.犹联骑。
  • 33、六辔: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
  • 34、鸾辔:车驾的美称。
  • 35、弥辔: 1.按辔徐行。弥,通"弭"。
  • 36、弭辔: 1.止辔不行。
  • 37、八辔: 谓四马,亦以指八马。
  • 38、百辔: 1.借指众马。
  • 39、长辔: 1.长的缰绳。驾驭车马所用的缰绳长﹐则便于驱使﹐能驰骋自如。比喻长远有效的控制手段。 2.指有力地统治。 3.喻卓越的才能。
  • 40、顿辔: 1.犹停车。 2.死的婉称。
  • 41、方辔: 1.并辔;并驾。
  • 42、还辔:犹回马。
  • 43、回辔:回马。
  • 44、齐辔:犹齐驱。
  • 45、降辔:解下缰绳。指下马。
  • 46、交辔: 1.谓将马缰绳交给他人。 2.谓并辔而行。
  • 47、金辔:饰金的马缰绳。
  • 48、绝辔: 1.犹脱缰。形容马奔驰神速。亦用以喻士之俊逸不群。 2.传说中的地名。
  • 49、连辔:骑马同行。
  • 50、灵辔: 1.神灵驾驭牲口的缰绳。 2.借指神灵的车驾。
  • 51、龙辔: 神仙乘坐的龙驾的车。
  • 52、马辔:驭马的嚼子和缰绳。
  • 53、窃辔: 1.挣脱笼头。
  • 54、挈辔:悬辔。古代表示停马止息的标志。
  • 55、轻辔:借指轻捷的马。
  • 56、日辔: 犹日御。亦指帝王的车驾。
  • 57、戎辔: 戎马的缰绳。引申指军务。
  • 58、柔辔: 1.柔软的缰绳。
  • 59、霜辔:白色辔头。
  • 60、税辔: 1.犹税驾。休止﹐停宿。税﹐通"捝"﹑"脱"。
  • 61、竦辔: 1.纵辔。谓骑马。
  • 62、同辔:犹并驾。
  • 63、踠辔:犹缓辔。
  • 64、枉辔: 谓走弯路。
  • 65、无辔: 1.谓驾马没有缰绳。 2.比喻驰骋自由。
  • 66、曦辔: 指太阳。曦,通“羲 ”。
  • 67、遐辔:遥远的路程。
  • 68、衔辔: 1.马嚼子和马缰绳。 2.指马匹。 3.喻法令。
  • 69、轩辔:车马。
  • 70、旋辔: 1.回马。
  • 71、阳辔: 1.借指日车。
  • 72、仪辔:犹言法驾。
  • 73、逸辔: 1.指疾驶的马车。
  • 74、引辔:牵拉缰绳。指乘马。
  • 75、游辔:出行时驾驭马匹用的缰绳。
  • 76、纡辔:回车。
  • 77、玉辔: 1.精美的马缰绳。 2.借指马。
  • 78、御辔: 马缰绳。喻指控制、约束之物。 驾驭车马。 比喻控御天下。
  • 79、云辔:指骏马。指飞驶着的云。
  • 80、征辔:远行之马的缰绳,亦指远行的马。
  • 81、争辔:驭马争先。指争竞高下。
  • 82、整辔: 谓驾车。
  • 83、执辔:谓手持马缰驾车。 引申为驾驭能力。
  • 84、总辔: 1.控制缰绳。 2.喻掌握纲要。 3.犹系马。谓停驻。
  • 85、纵辔: 1.谓放开马缰,纵马奔驰。
  • 86、驺辔: 1.代称车骑。 2.指驾驭车马的人。
  • 87、组辔:辔绳。
  • 88、絶辔: 词语解释⒈  犹脱缰。形容马奔驰神速。亦用以喻士之俊逸不群。⒉  传说中的地名。
  • 89、金镳玉辔: 1.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 2.比喻爵禄。
  • 90、截辕杜辔: 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 91、诡衔窃辔:谓马吐出口勒﹐挣脱笼头。喻抗拒羁绊。
  • 92、齐轨连辔: 犹言并驾齐驱。
  • 93、轻裘缓辔:犹言轻裘缓带。
  • 94、登车揽辔: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 95、王良执辔:春秋时赵国王良是相马和驾马的能手,与同时代秦国的伯乐、九方堙齐名。后用此典指善于御马、相马的人; 也泛指能工巧匠。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辔组词,辔的组词,辔字怎么组词,辔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辔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辔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个,辔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7个,辔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5个。
  • 拼音pèi
  • 注音ㄆ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XLX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wèi,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2) 同本义辔,马縻也。——《说文》执辔如组。——《诗·邶风·简兮》执策分辔。——《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或揽辔寒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3) 又如:辔勒(控制马的缰绳和口勒);辔衔(马缰绳和马嚼子);辔策(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辔靷(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4) 借指马 。如:辔兜(马的头盔)(5) 牵;驾驭 。如:辔马(牵马;驭马)(6) 喻法令 。从辔(遵循法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