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遗哀: 1.犹馀哀。
  • 2、遗碍:指漏检的缺陷。
  • 3、遗颁:指皇帝遗诏中关于赏赐臣子的条款。
  • 4、遗苞: 1.苞,通"殍"。谓遗弃饿殍。 2.遗脱叶壳。
  • 5、遗杯:犹馀杯;残酒。
  • 6、遗碑:指前代遗留之碑;古碑。
  • 7、遗奔:犹逃奔。
  • 8、遗迸: 1.战败而奔散的残兵。
  • 9、遗弊:前朝遗留的弊病。
  • 10、遗币:谦称先人的遗墨。币,通"敝"。
  • 11、遗壁:残存的壁垒。
  • 12、遗编: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 2.指散佚的典籍。 3.释卷;放下书籍。
  • 13、遗炳: 1.犹馀辉。
  • 14、遗秉:指成把的遗穗。
  • 15、遗逋:指旧时拖欠的债务。
  • 16、遗补:唐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 17、遗财: 1.犹馀财。多馀的财产。 2.遗产。
  • 18、遗残:遗留;剩留。
  • 19、遗操: 1.指前人留下来的琴曲。 2.指留下的德操。
  • 20、遗艸: 1.亦作"遗艹"。 2.犹遗稿。
  • 21、遗册: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按, 贾谊《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古代的典籍。 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
  • 22、遗筴: 见“遗策 ”。
  • 23、遗筞: 1.亦作"遗筞"。亦作"遗筞"。 2.失策;失算。 3.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4.指古代的典籍。
  • 24、遗察:犹失察。
  • 25、遗唱:前人遗留下的歌诗。
  • 26、遗怅:遗憾;不称心。
  • 27、遗畅:违畅;不和畅。
  • 28、遗巢:指劫后残剩的房舍。
  • 29、遗谶:前人留下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谶言。 谓在他人家中留下谶语。按,旧时造反,往往假借谶纬以号召群众。故曹魏以来历代王朝,都明令严禁,如有发现,按法处罪。
  • 30、遗勑: 1.亦作"遗勑"。 2.临终告诫。
  • 31、遗弛: 1.遗漏弛缓。
  • 32、遗敕: 1.亦作"遗勑"。 2.临终告诫。
  • 33、遗丑: 1.残馀的丑类。 2.多年积聚的丑恶。
  • 34、遗筹:犹失算。
  • 35、遗储:犹积蓄。
  • 36、遗础:房屋倒圮后遗留下的基石。
  • 37、遗雏:指失去亲鸟保护的雏鸟。
  • 38、遗舛:遗忘和差错。
  • 39、遗棰:丢失鞭子。比喻丧失政权。
  • 40、遗赐:犹赏赐。
  • 41、遗祠:古祠。
  • 42、遗骴:犹遗骸。
  • 43、遗存: 遗存yícún (1) 遗留下来 例 这些石刻遗存至今已有千年 英 leave over (2) 也指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英 historical remains
  • 44、遗村: 1.破旧的村庄。
  • 45、遗党:犹馀党。
  • 46、遗滴:指剩馀的酒。
  • 47、遗觌:犹言消失不见。
  • 48、遗殿:指古代留下的宫殿。
  • 49、遗垤: 1.指残留的蚁垤。
  • 50、遗堞:残存的城堞。
  • 51、遗耋:经历世变的老年人。
  • 52、遗堵:指断墙残垣。
  • 53、遗牍:指前人遗留下来的信件。
  • 54、遗蠧: 1.亦作"遗蠧"。 2.指前代遗下的破旧器物。 3.指前代留下的被蛀蚀的书籍。因其时间久长,书生蛀虫,故称。 4.犹短缺。
  • 55、遗蠹: 1.亦作"遗蠧"。 2.指前代遗下的破旧器物。 3.指前代留下的被蛀蚀的书籍。因其时间久长,书生蛀虫,故称。 4.犹短缺。
  • 56、遗遁:犹言遗亡缺失。
  • 57、遗遯: 犹言遗亡缺失。
  • 58、遗堕: 1.犹弃置。 2.遗落;丢失。
  • 59、遗萼:指残花。
  • 60、遗屙:犹言排泄屎尿。
  • 61、遗珥: 1.《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2.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 62、遗灋: 1.亦作"遗灋"。 2.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 3.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4.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5.指前代传下的佛法。
  • 63、遗范: 遗范yífàn (1) 前人树立并留传下来的规范 例 遗范尚存 英 good example set up by our predecessors
  • 64、遗芳: 1.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兰花﹑菊花﹑梅花等。 2.遗留的芳香。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4.犹遗墨。
  • 65、遗芬: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犹馀香。
  • 66、遗氛:残馀的凶气。
  • 67、遗坟: 1.指古代的典籍。 2.犹遗冢。
  • 68、遗粪: 1.拉屎;解大便。 2.拉下的粪便。
  • 69、遗愤:犹遗恨。
  • 70、遗凮: 遗凮yí fēng (1) 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例 其有陶唐氏之遗凮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英 custom handed down from the past
  • 71、遗付: 1.留传。 2.遗嘱。
  • 72、遗俘: 1.指未被处死的俘虏。
  • 73、遗福:谓遗福祚与后人。
  • 74、遗腹: 遗腹yífù (1) 父亲死后出生的 英 posthumous
  • 75、遗馥:犹馀香。
  • 76、遗诰: 1.犹遗训。 2.犹遗诏。
  • 77、遗藁: 遗藁yí gǎo (1)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英 posthumous manuscript
  • 78、遗藳: 遗藳yí gǎo (1)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英 posthumous manuscript
  • 79、遗槁: 遗槁yí gǎo (1)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英 posthumous manuscript
  • 80、遗槀: 遗槀yí gǎo (1)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英 posthumous manuscript
  • 81、遗稿: 遗稿yígǎo (1)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英 posthumous manuscript
  • 82、遗稾: 遗稾yí gǎo (1) 死者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 英 posthumous manuscript
  • 83、遗隔:犹遗漏。
  • 84、遗骼: 同“遗骸 ”。
  • 85、遗羹:郑庄公因共叔段之事,与其母不和。一次庄公赐食颍考叔,考叔故意舍不得吃肉。庄公问其原因,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庄公为之感动,遂与母和好。事见《左传.隐公元年》。后以"遗羹"为赞颂孝道之典。
  • 86、遗弓: 1.《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黄帝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黄帝骑龙升天时,"堕黄帝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3.《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 87、遗躬:犹遗体。
  • 88、遗耉: 1.前朝留下来的老人。
  • 89、遗构:前代留下的建筑物。 以前留下来的制度。
  • 90、遗钩:旧时指女性死者遗下的鞋子。古者女子裹脚,形小如钩,故称。
  • 91、遗挂: 1.亦作"遗挂"。 2.死者遗物,指可以悬挂的服饰之类。
  • 92、遗轨: 1.前代或前人留传下来的规范准则。
  • 93、遗规: 1.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 2.留下的谋划。
  • 94、遗害:留下祸害;使人受害。
  • 95、遗孩:犹遗孤。
  • 96、遗骸: 遗骸yíhái (1) 曾是有生命的躯体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体);遗体 例 烈士遗骸 英 remains of the dead
  • 97、遗憾: 遗憾yíhàn (1) 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例 对过去行为的深切遗憾 英 regret;sorrow over;be sorry;deplore
  • 98、遗翰: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 99、遗禾:遗穗;遗秉。
  • 100、遗翮:据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载:丁令威学道成仙而化为鹤。"遗翮"本指鸟遗留下的羽茎,借指丁氏的子孙﹑后裔。

遗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后遗症: 后遗症hòu yí zhèng 1.  疾病治愈后留下的一些症状。有的逐渐消失,有的终生残留。 英 sequelae; 2.  比喻因办事或处理问题不周全而留下的问题。
  • 2、拾遗记:书名。旧题晋王嘉撰,梁萧绮录,盖即绮托名伪撰者,十卷,所记自太古至石虎时,事迹荒诞而辞采富腴。
  • 3、病遗黎: 把祸害转嫁给了老百姓。
  • 4、三遗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后以“三遗矢”指体弱多病。清赵翼《哭果毅阿公病殁于军》诗:“可怜病到三遗矢,犹自身衝百战场。”姚雪垠《言志篇·辞岁》诗:“又是一年辞旧岁,银灯白髮醉颜红。幸无每饭三遗矢,尚有平生百练功。”
  • 5、肠遗穴: 肠遗,经外奇穴名。
  • 6、大遗址: 大遗址概念的重点特征在“大”字上,其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概念内涵应具备规模性、人类文明或地区文化现象的代表和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三个特点;二是其概念的外延部分,具备以上内涵特征的遗产地都可并入大遗址的概念中来,在许多大型遗产地中不同类型的遗存常以相互依存的形式而出现。
  • 7、无遗类: 1.不留一人。
  • 8、大遗马: 最早出于《史记》。
  • 9、甘棠遗爱:甘棠:木名,即棠梨树。遗:留。爱:恩惠恩泽。颂扬官吏的政绩。
  • 10、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 11、蠹简遗编:泛指残存的书籍。
  • 12、断简遗编: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 13、颍滨遗老:1.宋苏辙晩年的别号。
  • 14、潁滨遗老: 指姜太公吕尚。亦借指隐居的高士。
  • 15、播恶遗臭:指臭恶的事情和名声传播到远方,遗留给后代。
  • 16、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bùyí-yúlì (1)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出来,一点都不保留,形容尽心尽力 英 do everything in one's power;do one's best (utmost);spare no efforts (pains)
  • 17、拾遗补阙:遗:遗漏。阙:通“缺”,缺点和过失。原指大臣对君主指陈过失,补救朝政。现指弥补遗漏和过失。也作“补阙拾遗”。
  • 18、沧海遗珠:海中珍珠被收采者遗漏。比喻被埋没的人材或为人所忽视的珍品。
  • 19、策无遗算: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 20、举无遗策:  谓谋画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误之处。
  • 21、谋无遗策:算:算计,谋划。遗:遗漏。策:策略。指谋划周密,从不失算。也作“谋无遗策”。
  • 22、算无遗策:算:算计,谋划。遗:遗漏。策:策略。指谋划周密,从不失算。也作“谋无遗策”。
  • 23、文化遗产: 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
  • 24、陈寔遗盗:《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 25、陈遗饭感:南朝宋吴郡人陈遗有孝名。母好食槍底饭﹐遗恒带一囊﹐每煮食辄录其焦以贻母。后遭孙恩乱﹐遗聚得数升﹐带以逃窜﹐以此得活。母因昼夜泣涕﹐双目失明﹐遗还﹐母目豁然即明。见《南史.孝义传上.陈遗》。后遂用为孝行之典实。
  • 26、赘阉遗丑:对曹操的詈语。曹操父嵩,本夏侯氏,为中常侍 宦官 曹腾养子,冒姓曹,故以此诋操。
  • 27、除疾遗类: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 28、楚弓遗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
  • 29、黜羡遗华:废弃多余的和华丽的。
  • 30、不遗寸长: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
  • 31、不遗尺寸:遗:遗漏;尺寸:形容数量小。比喻一点也不漏掉
  • 32、恒代遗风:指北魏鲜卑族旧俗。
  • 33、陈實遗盗:,意思是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 34、先帝遗诏: 先帝遗诏xiāndì-yízhào (1)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先帝,已故的君主。此指刘备)。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例 陛下亦宜自谋,……察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英 an imperial edict left by one deceased emperor before death
  • 35、杜陵遗老: 1.指唐杜甫。
  • 36、遁世遗荣: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
  • 37、堕珥遗簪:  耳环与簪子都掉落在地上。多形容妇女在交际、游乐场合所表现的欢乐、轻狂情景。
  • 38、越凡遗世:脱离凡尘,超脱世俗。
  • 39、盛德遗范:指先人的美德懿范。
  • 40、流芳遗臭: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 41、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 42、不遗葑菲:原意是采集蔓青和萝卜时,不要困根部不好而连茎叶都抛弃。对有可取之处的人要尽量收罗利用。
  • 43、覆鹿遗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遗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44、不无遗憾: 不是没有遗恨。指有些令人惋惜、不称心。
  • 45、毫无遗漏:指丝毫没有落下,形容人做事很认真,考虑问题全面,不丢三落四。
  • 46、不遗毫发:极微小的数量。一点遗漏都没有。形容非常细致周密。
  • 47、欲厚遗之: 欲厚遗之yùhòuwèizhī (1) 遗,馈赠。要厚加馈赠 英 will present rich grifts
  • 48、养虎遗患: 养虎遗患yǎnghǔ-yíhuàn (1) 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英 Rear a tiger is to court calamity;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
  • 49、养痈遗患: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成患”、“养痈贻患”。
  • 50、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 51、流风遗迹:风:指社会风气、风尚。迹:陈迹。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
  • 52、大姬遗风:春秋战国民间歌舞的兴盛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它吸引着男男女女无冬无夏地舞个不停。
  • 53、赏不遗贱:犹赏不当功。
  • 54、复鹿遗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复鹿遗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 55、孑遗生物: 孑遗生物jiéyí shēngwù (1) 活化石 英 living fossil
  • 56、孑遗物种:孑遗生物 jiéyí shēngwù 活化石
  • 57、不遗巨细: 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 58、宁遗勿滥: 宁遗勿滥níng yí wù làn (1) 宁愿空缺,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英 would rather go without than be contented with any thing less satisfactory
  • 59、余业遗烈: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
  • 60、流风遗烈:  见“流风遗烈 ”。
  • 61、无一遗漏: 没有漏掉的。
  • 62、邹鲁遗风:邹、鲁: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 63、谋无遗谞: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 64、乃父遗风: 指其有其父亲的风格特点。乃父旧时称人家的父亲。遗风: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 65、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66、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
  • 67、围师遗阙:指包围敌人,要留缺口。
  • 68、拾遗补缺: 捡取遗漏,弥补缺失。
  • 69、乐道遗荣: 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 70、佘城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云亭镇花山东侧,为一座规模不小的从夏至周时期古城,其建筑和使用年代距今约3500—3100年。
  • 71、亡矢遗镞: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 72、释知遗形:犹言弃智忘身。谓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 73、还鲊遗书:《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以"还鲊遗书"为贤母教子为官清廉之典。
  • 74、林西遗址:内蒙古林西锅撑子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 75、弦外遗音:《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郑玄注:'遗,犹余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弦外遗音'。亦以喻文辞﹑语言中的言外之意。
  • 76、瞻仰遗容: 看看某人死去之后的容貌。
  • 77、野无遗才:谓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
  • 78、野无遗贤:谓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
  • 79、轶闻遗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80、轶事遗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81、余风遗文: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 82、不遗馀力: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83、流风遗韵:  见“流风遗韵 ”。
  • 84、留风遗韵:  见“留风遗韵 ”。
  • 85、顺治遗诏:是顺治帝去世后,由朝廷公布的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应当说,这十四条“罪己诏”,有的是顺治帝自己的意思,有的部分是自己的意思,有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意思——或是皇太后的意思,或是辅政大臣的意思。
  • 86、越城遗址: 位于市郊石湖北越来溪东,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87、曲冰遗址:首次在高山地区挖掘到史前时代的遗址。
  • 88、代书遗嘱:代书遗嘱又称“代笔遗嘱”。因遗嘱人不能书写而口述内容,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代书遗嘱须经合法证明属实。
  • 89、流风遗躅:  见“流风遗躅 ”。
  • 90、野没遗贤:谓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
  • 91、外感遗尿:一种病证名。
  • 92、拾遗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93、网络遗产:网络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
  • 94、迁殷遗民:周人虽然灭了商王朝,但是受周人支配的人口远不如商遗民人口多,为了控制中原的广土众民,周人把一部分殷遗民西迁到了周人直接控制的地区,今陕西岐山北的周原旧地及河南成周洛邑附近,就是殷遗民迁居的集中地点。
  • 95、地无遗利: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 96、归遗细君: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 97、古之遗直: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
  • 98、举无遗算:  凡计划好所做的,都能达到目的。
  • 99、流风遗俗:流风:遗风;俗:习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指人虽去世,风范犹存
  • 100、流风遗泽:流风:遗风;泽:恩泽。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

遗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补遗:增补书籍正文的遗漏。亦指上述增补内容。
  • 2、赐遗:赐予。
  • 3、肥遗:鸟名。蛇名。
  • 4、奉遗:赠送财物。
  • 5、赗遗: 1.因助办丧事而赠送的财物。 2.谓因助办丧事而以财物相赠。
  • 6、赙遗:赠送财物助人治丧。亦指助人治丧而赠予的财物。
  • 7、敷遗: 1.施予,留给。
  • 8、贡遗: 1.进贡﹑馈赠的礼物。
  • 9、孤遗: 1.指无父母的子女。
  • 10、忽遗:遗忘。
  • 11、贿遗:行贿的财物。
  • 12、货遗: 1.贿赂;馈赠。
  • 13、寄遗:谓致送礼品。
  • 14、孑遗: 孑遗jiéyí (1) 残存者;遗民 例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英 survivor
  • 15、赆遗:分别时赠送的财物。
  • 16、贶遗:馈赠。
  • 17、旷遗:疏忽,失误。
  • 18、馈遗: 馈遗kuìyí (1) 馈赠 英 present a gift;make a present of
  • 19、阑遗: 1.遗失。 2.遗漏。
  • 20、劳遗: 犒劳,馈赠。
  • 21、礼遗:指馈赠之物。
  • 22、留遗: 留遗liúyí (1) 遗存,遗留 例 偏有留遗。——[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英 leave over; hand down
  • 23、赂遗: 赂遗lùyí (1) 赠送财物 英 send gifts (2) 行贿的财物 例 广收赂遗 英 bribe
  • 24、録遗: 1.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生员参加科举﹑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録遗"。经过录遗即可参加乡试。
  • 25、梦遗: 梦遗mèngyí (1) 指在梦中遗精 英 nocturnal emisson;wet bed
  • 26、埤遗:犹厚加。
  • 27、乞遗:赠送。
  • 28、弃遗:遗弃,抛弃。
  • 29、阙遗: 1.缺失;疏忽。 2.缺少;遗漏。
  • 30、冉遗:古代传说中的鱼名。
  • 31、赡遗: 1.周济,赠送。亦指周济赠送的财物。
  • 32、申遗:以某一地区的特殊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遗产的行为。
  • 33、剩遗:馀剩;遗留。
  • 34、失遗:遗失。
  • 35、史遗:史书中遗漏的事实。
  • 36、施遗:施舍赠送。
  • 37、受遗:古代谓大臣接受皇帝的遗命以辅政。
  • 38、输遗:运送。
  • 39、疏遗: 1.疏忽遗漏。
  • 40、送遗:赠送。
  • 41、搜遗:科举时代,主考在发榜前复阅落选的考卷,发现优异者临时补取,称"搜遗"。
  • 42、岁遗: 每年进献的钱物。
  • 43、所遗: 1.遗漏。 2.遗弃。 3.遗失物。
  • 44、脱遗: 1.遗漏。 2.舍弃。亦谓超然物外。
  • 45、问遗: 1.指贿赂。 2.慰劳馈赠。
  • 46、遐遗:疏远遗弃。
  • 47、献遗: 谓奉赠财物。 指馈赠品。
  • 48、饷遗: 1.亦作"餉遗"。 2.馈赠。
  • 49、销遗: 1.犹摒弃。
  • 50、慭遗:亦作'慗遗'。 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泛指遗弃;遗留。
  • 51、憖遗:愿意留下;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泛指遗弃;遗留。
  • 52、育遗: 1.传说中的山谷名。
  • 53、赠遗:赠送,赠给。亦指赠送的财物。
  • 54、贽遗:赠送的礼物。
  • 55、坠遗:犹坠绪。
  • 56、传遗:留传。
  • 57、佚遗:遗失;遗漏。
  • 58、斁遗:厌弃。
  • 59、见遗:被遗弃。
  • 60、靡遗:'靡有孑遗'的略语。谓死亡殆尽。没有遗漏﹔毫不遗漏。
  • 61、拾遗: 拾遗shíyí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例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例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英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例 拾遗补阙 英 make good omissions
  • 62、无遗: 无遗wúyí (1) 一点不遗留 例 屠戮无遗 英 completely;without residue
  • 63、下遗:谦下从人。
  • 64、小遗:小便﹐撒尿。
  • 65、谢遗:报酬馈赠。
  • 66、逸遗:犹言隐居避世。
  • 67、祖遗:祖先遗留。
  • 68、周遗:周代的遗民。泛指中国人民。语出《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 69、残遗:  残存遗留。
  • 70、不慭遗: 不愿留。
  • 71、不拾遗:失落的东西没有人捡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 72、补阙拾遗: 补阙拾遗bǔquē-shíyí (1)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例 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明史·孙磐传》 英 cornpensate forthe shortage and leakage
  • 73、补过拾遗: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74、殆无孑遗:几乎没有一点残存。
  • 75、涓滴不遗:涓:细流;滴:小水珠。一点一滴也不遗漏。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
  • 76、道不掇遗: 道不掇遗dào bù duō yí (1) 无人捡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严峻,无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风廉直,社会安宁 例 为长陵令,道不掇遗。——《汉书·何并传》 英 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no one would keep lost articles found by the roadside
  • 77、拾掇无遗: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 78、割爱见遗:被遗弃。
  • 79、裘葛之遗:夏天穿的衣服。
  • 80、毫发无遗:  没一点遗漏。形容非常周密细致。
  • 81、兼覆无遗:兼:同时;兼覆:天覆盖万物,比喻恩泽广大;无遗:没有遗漏。指恩泽广大,无所遗漏
  • 82、噍类无遗:凡计划好所做的,都能达到目的。
  • 83、纤介不遗:纤:细小;遗:遗漏。一点儿都没有遗漏
  • 84、纤芥无遗: 《史通·内篇·二体》 【读音】 xiān jiè wú yí【解释】 指一点儿都不遗漏。 纤芥:细微【出处】 唐·刘知几《史通·内篇·二体》:“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例子】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人谓家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尽,穷微极隐,纤芥无遗。”
  • 85、靡有孑遗:本谓没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旱灾的侵害。《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周之众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余无有孑遗者﹐言又饿病也。"王先谦集疏引赵岐《孟子章句》﹕"周余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后则指荡然无存﹐毫无遗留。
  • 86、无复孑遗:孑遗:遗留,余剩。没有再剩下什么
  • 87、道不举遗: 道不举遗dào bù jǔ yí (1) 无人捡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严峻,无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风廉直,社会安宁 例 为长陵令,道不举遗。——《汉书·何并传》 英 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no one would keep lost articles found by the roadside
  • 88、巨细无遗:大小都没有遗漏。
  • 89、巨细靡遗: 巨:大。靡:无,没有。遗:遗失。巨细靡遗:形容大小事物务,都没有忘记遗失过。
  • 90、钜细靡遗: 指做事、研究等很仔细、严谨,大事小事均没有错漏。
  • 91、囊括无遗: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指完全包罗在内,无所遗漏
  • 92、一览无遗: 看一遍便能全部记住,没有遗漏。多形容人记忆力极强。
  • 93、扫地无遗: 扫地无遗sǎo dì wú yí (1) 像扫地一样,毫无存留 英 sweep the floor;nothing left
  • 94、一扫无遗: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干净。
  • 95、涂不拾遗: 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 96、一网无遗: 《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 华甫荆生既被执,下之狱,将~矣。 ★清·钱咏《席氏多贤》 一网无遗 (yī wǎng wú yí) 解释:用一个网把鸟全部抓住。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出处:《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示例:华甫荆生既被执,下之狱,将~矣。 ★清·钱咏《席氏多贤》
  • 97、细大无遗:遗:舍弃,遗漏。大小都没有遗漏。形容兼收并蓄或做事全面周到。
  • 98、纤悉无遗: 纤悉无遗xiānxī-wúyí (1) 丝毫不遗漏 例 蒲鱼荷芡之利,皆日计月课,纤悉无遗,遂致泺傍之人,无所衣食。——宋·李光《论王子献等札子》 英 no omission
  • 99、洞悉无遗: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 100、天不慭遗:慭:愿;遗:留。天老爷不愿意留下这个老人。常用作对老人的哀悼之词。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遗组词,遗的组词,遗字怎么组词,遗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遗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遗字在开头的组词有805个,遗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23个,遗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16个。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HGP
  • 五行

基本释义

yí动词(1) 给予;馈赠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3) 送交;交付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遗权书曰。——《资治通鉴》以书遗操。(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5) 输送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6) 加给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7) 另见yíwèi动词(1)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2) 同本义遗,亡也。——《说文》遗,离也。——《释言》不遐遗。——《易·泰》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6) 遗弃;舍弃故旧不遗。——《论语·泰伯》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8) 不自主地排泄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10) 残存。留下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12) 缺失 。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13) 遗忘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15) 遗留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18) 离开,脱离 。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19) 堕,落下;下垂目眇眇而遗泣。——《楚辞》(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21) 废止 。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名词(1) 遗失之物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2) 姓(3) 另见wèi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