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
拼音:è piǎo
注音:ㄜˋ ㄆ一ㄠˇ

饿莩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也作“饿殍”。饿死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见“饿殍”。

国语词典:

饿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也作「饿殍」。

  •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 2、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 
  • 3、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 4、特别是陕西省正在大旱灾之后,饿莩载道,既然离开了那里,谁也不愿意再回去。
  • 5、这些年,朝庭横征暴敛,又连年灾荒,马邑早已是饿莩遍野。
  • 6、之后,黄河水灾不断,沿河几个路府洲县,几乎成为泽国,甚至最后连运河都几乎因水灾而被截断,从而让整个元朝饿莩遍野。

字义分解

  • 拼音è
  • 注音ㄜ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NTT
  • 五行

(1)(形)肚子空;想吃东西:很~。

(2)(动)使受饿:别~着牲口。

  • 拼音fú,piǎo
  • 注音ㄈㄨˊ,ㄆㄧㄠ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AEBF
  • 五行

1. 芦苇秆里面的薄膜:葭莩。

piǎo

1. 同“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