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íng chūn |
注音: | 一ㄥˊ ㄔㄨㄣ |
词性: | 名词 |
迎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青帝,迎接春季到来。
引《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郑玄注:“迎春,祭仓帝灵威仰於东郊之兆也。”
《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骑服饰皆青。”
唐韦缜《读春令赋》:“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轮。”
⒉ 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餘,形容怪异,杂在人丛中观看。”
⒊ 迎候春天。
引南朝宋何承天《芳树篇》:“翠颖陵冬秀,红葩迎春开。”
南朝陈谢燮《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⒋ 迎新年。
引朱树诚《我爱这一行》:“元旦晚上,她们剧团要同我们厂开一个迎春联欢晚会。”
《文汇报》1991.2.7:“本报昨天在七重天宾馆举办《文汇报》读者迎春座谈会。”
⒌ 花名。即迎春花。参见“迎春花”。
引唐白居易《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麯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
⒍ 花名。辛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国语词典:
迎接春日。古代在立春前一天,帝王率百官迎祭于东郊,后地方亦有此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迎春 (汉语词汇)
- 1、初春时节,天气还很冷,迎春花已经悄悄地开放了。
- 2、在众多的红花绿叶中,远远的就会看见迎春花得黄。小小的迎春花经过了寒冬的洗礼,最早用她美丽的笑脸,迎接春天的到来。
- 3、春风吹来,迎春花摆动着柔软的枝条,像在空中跳起欢快的舞蹈。
- 4、羊年到来鞭炮闹,红妆对联也娇俏,迎春花儿悄然笑,祝福声声不停消,愿你在新年伊始之际把幸福紧紧套牢,把快乐紧紧拥抱,和运互相依靠,把忧伤统统抛掉。羊年快乐!
- 5、几阵春风吹过,迎春花开花了,朵朵小花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笑着,笑着……
- 6、那个几乎是彻夜狂欢的迎春节,整个皇宫都被宫灯映出暖洋洋的橘黄色,天空中飘扬着同样橘色的浮灯,浮灯越来越多,几乎盖住皇宫上方的天空,像火烧一样的亮眼而美丽,宫外的欢声笑语似乎都要冲破这厚厚的宫墙,传入我们之间。
字义分解
- 拼音yíng
- 注音ㄧㄥˊ
- 笔划7
- 繁体迎
- 五笔QBPK
- 五行土
(1)(动)迎接;迎合:~春|~风|~候|~送|欢~|出~|逢~|欢~|阿谀逢~|曲意逢~。
(2)(副)向着;冲着:~面|~风|~亲|~娶|~击|~头|~战|~头痛击。
与迎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