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简
拼音:chǐ jiǎn
注音:ㄔˇ ㄐ一ㄢˇ

尺简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 2.指极少量的简策;书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

《尸子》卷上:“明王之道易行也……书之不盈尺简,南面而立,一言而国治。”
南朝梁徐勉《修五礼表》:“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畧,虽写以尺简,而终闕平奏。”

⒉ 指极少量的简策;书籍。

《新唐书·艺文志序》:“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及广明初, 黄巢干纪,尺简无存。”

国语词典:

书信。

网络解释:

尺简

  • 尺简,即为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也有极少量的简策的意思。
  • 字义分解

    • 拼音chǐ,chě
    • 注音ㄔˇ,ㄔㄜ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I
    • 五行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chě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 拼音jiǎn
    • 注音ㄐㄧㄢ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UJF
    • 五行

    (1)(形)简单(跟‘繁’相对):~体字|言~意赅。

    (2)(动)使简单;简化:精兵~政。

    (3)(Jiǎn)姓。

    (4)(名)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札|~册。

    (5)(名)信件:书~|小~。

    (6)(动)〈书〉选拔(人才):~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