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迓鼓
拼音: | xiāng lǐ yà gǔ |
注音: | ㄒ一ㄤ ㄌ一ˇ 一ㄚˋ ㄍㄨˇ |
乡里迓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乡间俗曲。亦自谦音乐的俚俗﹑不高明。
引证解释:
⒈ 乡间俗曲。亦自谦音乐的俚俗、不高明。
引《老残游记》第九回:“申公在省城里,弹好琴的多着呢,何必听我们这个乡里迓鼓。”
戴鸿森注:“乡里迓鼓,即‘村里迓鼓’, 元曲曲牌名。‘迓鼓’原义当是‘衙鼓’,意思是乡里人仿效官衙排场,不伦不类,此处用来自谦音乐的俚俗,将为人见笑。”
网络解释:
乡里迓鼓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鄉
- 五笔XTE
- 五行水
(1)(名)乡村(跟‘城’相对):~间|下~|城~物资。
(2)(名)家乡:~音|背井离~。
(3)(名)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或县以下的区领导:~镇|~长。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裏
- 五笔JFD
- 五行火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与乡里迓鼓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