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
拼音:máo zi
注音:ㄇㄠˊ ㄗˇ

毛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毛子máozi

(1) 旧时对西洋人的蔑称

Westerner

(2) 〈方〉指土匪

bandit

(3) 〈方〉细碎的毛

broken hair

引证解释:

⒈ 清末河北、山东民众及义和团对西洋人的贬称。又称教民及办理洋务者为“二毛子”。

《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逮着洋毛子,砍个脖子齐。”
《恨海》第二回:“忽然一堆人,捲地而来,也不知为数多少,没命狂奔,口中乱嚷:‘不好了,毛子来了!’”
洪深《走私》:“看不出他是真毛子,还是假充毛子?”

⒉ 方言。旧时指土匪。

⒊ 方言。细碎的毛。

国语词典:

小儿头顶所蓄之发。

如:「我的小外甥有著一头柔软的毛子。」

词语翻译

英语
hairy fellow, foreigner, Russian(derog.)​, bandit(old)​, tuft of fine hair

网络解释:

毛子 (汉语词汇)

  • 1、毛子(又称“老毛子”),原为东北人对俄罗斯人的蔑称,后流传于整个华人社会。
  • 2、清末,河北人和山东人对西洋人的蔑称。
    • 1、树毛子枝叶细嫩不禁烧,小军他们相不中,他们上树砍大树枝子。
    • 2、被毛子林,马天源兴兴的架着前进。
    • 3、三毛子笑笑地按住她的身子,连忙到後头小井旁泼脸、洗脚。
    • 4、新闻采用了一组慢镜头,再配上那感人肺腑的轻音乐,镜头又时不时给手术刚过的三毛子一个特写。 
    • 5、女孩子用汽油擦地下的油墨,男孩子扔纸毛子,就是裁下来的废纸边。
    • 6、又几天过去了,近乎绝望的毛子已经放弃了求生的欲望。

    字义分解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