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
拼音:bào xiào
注音:ㄅㄠˋ ㄒ一ㄠˋ
词性: 动词

报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报效bàoxiào

(1) 为报恩而效力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
render service to repay sb.'s kindnes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报効”。

⒉ 报恩效力;酬谢。

《后汉书·乐恢传》:“﹝乐恢﹞上书辞谢曰:‘仍受厚恩无以报效。’”
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蒙句践礼,竟不闻报效。”
《水浒传》第二五回:“西门庆道:‘ 九叔记心,不可泄漏,改日别有报效。’”
《红楼梦》第四回:“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将来国家需要你,总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够报效国家。”

⒊ 旧指以财物奉献官府、上司。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及乾隆豫工川运,则承平日久,人思报効,每次皆千万以外,然实不抵一次普免之数。”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一年, 广东奸民李光照覬覦富贵,具呈内务府,请报効木植,重修淀园。”
《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上紧把银子--该报效的,该孝敬的--早些送进去。”
巴金《灭亡》第二二章:“结果商会会长报效了二十万元军饷,买回了自己底自由。”

国语词典:

为报答对方恩情而效力。

网络解释:

报效

  • 报效,汉语词汇。
  • 拼音:bào xiào。
  • 释义:报恩效力;酬谢。
  • 报效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我们要认真学习功课,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
    • 2、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现世功名的淡薄,更有一层佛家轮回之意。即使今天舍身取义,来世依然是英雄,报效家国时不晚。
    • 3、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 4、他虽然年少,却有着将来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
    • 5、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6、为了学知识,报效祖国,他在国外留学时,废寝忘食,分秒必争。

    字义分解

    • 拼音bào
    • 注音ㄅ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BCY
    • 五行

    (1)(动)告诉:~名|~账。

    (2)(动)回答:~友人书|~之以热烈的掌声。

    (3)(动)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恩。

    (4)(动)报复:~仇|~怨。

    (5)(动)报应:现世~。

    (6)(名)报纸:日~|机关~|登~|看~。

    (7)(名)指某些刊物:画~|学~。

    (8)(名)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海~|黑板~。

    (9)(名)指电报:发~机|送~员。

    • 拼音xiào
    • 注音ㄒㄧㄠ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QTY
    • 五行

    (1)(名)功用;效果:无~|成~|功~|有~。

    (2)(动)模仿:~法|上行下~。

    (3)(动)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报~|~力|~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