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
拼音: | sān shǐ |
注音: | ㄙㄢ ㄕˇ |
三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引证解释:
⒈ 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 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三史》。
引《后汉书·郡国志序》:“今但録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
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 裴、李、应、晋训解三史,开导后学,发明先义,古今传授,是曰儒宗。”
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六经贮巾箱,三史供点窜。”
国语词典:
六朝以前,《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合称为「三史」。唐玄宗开元以后,以范晔《后汉书》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合称为「三史」。
网络解释:
三史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