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
拼音:hún tun
注音:ㄏㄨㄣˊ ˙ㄊㄨㄣ

馄饨的意思

词语解释:

馄饨húntun

(1)    以面团皮包裹馅心后,放在汤水中煮熟,和汤同时食用

dumpling won ton

国语词典:

一种用面粉做成薄皮,内包肉馅,煮熟后可食用的食品。

网络解释:

馄饨

  • 馄饨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拼音是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轻声;粤语:wɐn3 tɐn1,音同“云吞”;山东话:hún dùn;英文名:Wonton、Huntun)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

馄饨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当然,这两种传说无非是附会而已,吃馄饨时说说这种掌故,则自有一种乐趣。
  • 2、这是该书第三章中何氏馄饨初登场,数千字后,方交代卖馄饨的老头叫何三七,是雁荡派的高手。
  • 3、在粤菜,虾填补馄饨是最常见的送达细面,使云吞面。
  • 4、只待那船到了江心,试问你是要吃馄饨还是要吃板刀面!
  • 5、第一次亲手包馄饨,兴趣盎然。
  • 6、在上海老饕心里,小笼包的最佳搭档就是小馄饨或蛋皮血汤,乐新皇朝希望给吃客们更多选择。

字义分解

  • 拼音hún
  • 注音ㄏㄨㄣ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NJX
  • 五行

(名)馄饨;面食;用薄面片儿包馅儿;通常是煮熟后带汤吃。

    • 拼音tún
    • 注音ㄊㄨㄣ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NGN
    • 五行

    见〔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