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说
拼音:gǔ shuō
注音:ㄍㄨˇ ㄕㄨㄛ

瞽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不通事理的言论。

引证解释:

⒈ 胡说。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论。

《汉书·谷永传》:“此欲以政事过差丞相父子,中尚书宦官,槛塞大异,皆瞽説欺天者也。”
汉班彪《王命论》:“距逐鹿之瞽説,审神器之有授。”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而管窥诸生,臆断瞽説,闻有居山林之间,宗伯阳之业者,则毁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筭也。’”
明焦竑《焦氏笔乘·文中子》:“宋咸作《驳<中説>》,谓文中子乃后人所假託,实无其人,则几於瞽説矣。”

⒉ 用作谦词。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答谢蕴山藩伯书》:“承諭著书必资友朋订正,此诚大人先生虚怀集益之雅量,故僕敢再进瞽説,以就正有道焉。”

国语词典:

瞎说、胡说。

网络解释:

瞽说

  • gǔ shuō ㄍㄨˇ ㄕㄨㄛ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FKUH
    • 五行

    (1)〈书〉

    (2)瞎眼。

    (3)没有识别的。

    (4)古代乐师。

    • 拼音shuō,shuì,yuè
    • 注音ㄕㄨㄛ,ㄕㄨㄟˋ,ㄩㄝ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UKQ

    shuō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shuì

    1.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yuè

    1. 古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