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
拼音:yī jiǔ
注音:一 ㄐ一ㄡˇ

一九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一九。

引证解释:

⒈ 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

《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蒋一彪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⒉ 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

唐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又唐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⒊ 满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

《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⒋ 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网络解释:

一九

  • 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一九
    • 1、话剧把我们带回到一九七六年春天,这是使几代中国人绵绵瓜瓞的时刻。
    • 2、一九一一年的中国,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3、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们中国人民普天同庆的日子。
    • 4、一九一四年,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亲率两万多名军警,从花莲与埔里出发,动员机枪大炮,围攻壮丁不到三千人的赛德克原住民。
    • 5、我在抽屉里找到一小本蓝色封面的一九八七年按日记事簿,我就利用这本完全未用而过时的簿子。
    • 6、本名周传枝的周青,一九二零年生于台北,十四岁时即进入纺织厂当童。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VTN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