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马剑
拼音:zhǎn mǎ jiàn
注音:ㄓㄢˇ ㄇㄚˇ ㄐ一ㄢˋ

斩马剑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斩马剑"。 2.汉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斩马劒”。 汉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

《汉书·朱云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
《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赐献马左骨都侯、右谷蠡王杂繒各四百匹,斩马劒各一。”
唐卢照邻《咏史》之四:“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旧唐书·狄仁杰传》:“如得尚方斩马剑加於君颈,虽死如归。”

国语词典:

汉代宫中宝剑,剑利可以斩马,故名。

网络解释:

斩马剑

  • 斩马剑,又称断马剑,为汉代之兵器,由尚方令铸造,供皇室使用,即俗称的尚方宝剑。唐朝时,称陌刀为斩马剑。宋朝后改称斩马刀。明朝之后,称类似于日本的大太刀与倭刀,用来扫击敌人之腰身或马腿的长刀为斩马刀,又称扫刀、砍刀。传至清末,义和团使用此类刀具,因此又称义和。民国时的苗刀可能起源于此。
  • 字义分解

    • 拼音zhǎn
    • 注音ㄓ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RH
    • 五行

    (1)(动)杀。

    (2)(动)砍:~首|~草除根。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GIJ
    • 五行

    (名)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可以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