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若
拼音:ā lán rě
注音:ㄚ ㄌㄢˊ ㄖㄜˇ

阿兰若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无诤处、寂静处、林野。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寂静处或空闲处。原为比丘洁身修行之处,后亦用以称一般佛寺。

宋王安石《草堂怀古》诗:“周顒宅入阿兰若, 娄约身归窣堵波。”
明李贽《初往招隐堂堂在谢公墩下》诗之二:“尽日阿兰若,吾生事若何!”
清郝懿行《证俗文·梵语》:“梵言阿兰若, 汉言精舍也。译曰无諍也,或曰空静处也。”
明王世贞《游匡庐不能从南康道入取瀑布石梁之胜志叹》诗:“阿兰地寂寂,篮笋天茫茫。”

国语词典:

无诤处、寂静处、林野。为梵语Aranyaka或Aranya的音译。原指远离村落的人住处,后指一般佛教寺院。《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四》:「阿兰若者,去村一拘卢舍,有僧住处。」也作「兰若」、「阿兰那」、「阿练若」、「阿练儿」。

词语翻译

英语
aranya
法语
allanjo
德语
allan
  • 1、佛陀告诉大众,这位比丘不但是今生能够一个人在阿兰若处精进修行,其实,在过去生中就已经是如此修行。
  • 2、这段回忆甚至没有半滴泪水,却像一把绝世名剑,极冷也极沉,夺人性命时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阿兰若伤得平平静静,痛得平平静静,连赴死,都赴得平平静静。唐七公子 
  • 3、这痛苦中偶尔的欢愉,像在绝望的死寂中突然盛开了一朵白色的曼珠沙华。凤九终于有些明白为何当初阿兰若一心瞧上了沉晔了,神官大人他。唐七公子 
  • 4、阿兰若赶不上亚冠雷内将顶替。 
  • 5、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阿兰若,也是由商人提供的。
  • 6、潘天寿先生,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等别号;晚年常署颐者、雷婆头峰寿者。

字义分解

  • 拼音ā,ē
  • 注音ㄚ,ㄜ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BSKG

ā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ē

1.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2. 凹曲处:山阿。

a

1. 同“啊”。

  • 拼音lán
  • 注音ㄌㄢ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FF
  • 五行

(1)(名)兰花。

(2)(名)兰草。

(3)(名)古书上指木兰:~浆。

(4)(名)(Lán)姓。

  • 拼音ruò,rě
  • 注音ㄖㄨㄛˋ,ㄖㄜ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DKF
  • 五行

ruò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 〔般若〕见“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