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
拼音:gé lǜ shī
注音:ㄍㄜˊ ㄌㄩˋ ㄕ

格律诗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引证解释:

⒈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南朝齐,至唐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网络解释:

格律诗

  •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 1、格律诗十六种格式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以五绝为核心简化为四种格式。
    • 2、但格律诗的作者们由于审美惯性的作用,明知平水韵已不谐音律,仍通用不已;让他们用新韵,是困难的。 
    • 3、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
    • 4、我国的格律诗对于声律有严格要求。
    • 5、五绝的四种格式的平仄有二字音步、平仄交错、粘对联系、出仄对平和音步重音等五条规律可寻,并可以根据这五条规律推导出格律诗的十六种格式。
    • 6、按照格律诗的要求和禁忌,老师让我们每周要写一首诗,从五言绝句开始训练。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TKG
    • 五行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 拼音
    • 注音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vfh
    • 五行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FFY
    • 五行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