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
拼音: | pí huáng |
注音: | ㄆ一ˊ ㄏㄨㄤˊ |
皮黄的意思
词语解释:
皮黄
(1) 戏曲声腔,西皮和二黄的合称
英
引证解释:
⒈ “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并称。京剧的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故京剧亦称“皮黄”。参见“西皮”、“二黄”。
国语词典:
传统戏曲的腔调。为西皮、二黄的合称。清初,皮黄是汉调和徽调的主要腔调,随著汉调、徽调以及二者合流演变而成的平剧在各地流传,对湘剧、粤剧、桂剧、滇剧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作「皮簧」。
- 1、番茄,含有黄瓜皮能排毒,黄瓜皮中含较多的苦味素,是黄瓜的营养精华所在,食用带皮黄瓜不仅可使维充分吸收,而且能帮助人体有效排毒。
- 2、江西的土腔土调,弋阳腔、饶河调、采茶戏、三脚班,唱成皮黄、唱成海盐腔、唱成京腔京调。
- 3、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
- 4、其主要腔调有西皮二黄,在地方戏中开创皮黄合奏先河,是京剧的母体之一。
- 5、烟台梨,个大皮黄,就像一个大肚子葫芦,咬一口,甜滋滋的梨水流在舌头上,渗入嗓子,就像吃了蜜一样。
- 6、结论该方法是提取柑桔皮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字义分解
- 拼音pí
- 注音ㄆㄧˊ
- 笔划5
- 繁体皮
- 五笔HCI
- 五行水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
与皮黄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