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
拼音:lǚ shuāng
注音:ㄌㄩˇ ㄕㄨㄤ

履霜的意思

词语解释:

踩踏霜地。

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

指《履霜操》。

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引证解释:

⒈ 踩踏霜地。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
晋潘岳《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

⒉ 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参见“履霜坚冰”。

《新唐书·高宗纪》:“高宗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郑藻如《<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

⒊ 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

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郑玄注:“为感时念亲也。”
宋苏轼《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

⒋ 指《履霜操》。参见“履霜操”。

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

国语词典:

脚踩在霜上。比喻在事态的开始阶段,持戒慎警惕的态度。参见「履霜坚冰」条。

网络解释:

履霜

  • 履霜,汉语词汇。
  • 拼音:lǚ shuāng
  • 释义:1、踩踏霜地。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比喻或昭示,事态发展将有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4、指《履霜操》。
    • 1、是以君子推微达著,寻端见绪,履霜知冰,路露知暑。
    • 2、一则只顾个人,一则全为大众,距离稍异,总账则悬殊实甚,真可谓履霜坚冰,其来有自了。
    • 3、夏天没有春天的温柔,早晨也没有秋天的金枝玉叶,更没有冬天的葛屦履霜,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美丽。
    • 4、以‘履霜冰至’‘括囊黄裳’‘龙战于野’三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 5、华夏国人因于此一种气运观念之深入人心,所以又懂得见微知著,所谓月晕而风,础闰而雨,一叶落而知秋,履霜坚冰至,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 6、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ˇ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nttt
    • 五行

    (1)(名)鞋:衣~|革~|削足适~。

    (2)(动)踩;走:~险如夷|如~薄冰。

    (3)(名)脚步:步~。

    (4)(动)履行:~约。

    • 拼音shuāng
    • 注音ㄕㄨㄤ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FSHF

    (1)(名)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名)像霜的东西:盐~。

    (3)(名)比喻白色:~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