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子
拼音:lài zi
注音:ㄌㄞˋ ㄗˇ

赖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俗称刁钻撒泼、横蛮无耻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俗称刁钻撒泼、横蛮无耻的人。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俚俗语谓夺攘苟得无媿耻者为赖子,犹言无赖也。”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都是这两赖子调度的军马。”

国语词典:

无赖之徒。《新五代史.卷六九.十国世家.南平世家》:「俚俗语谓夺攘苟得无媿耻者为赖子,犹言无赖也。」也作「癞子」。

网络解释:

赖子

  • 赖子麻将是近几年来在湖北地区十分流行的一种麻将游戏,其特点是在每局牌中都要随机指定某一张牌作为赖子,它可以代替其它任何牌张使用。
  • 赖子,以客家方言发音,是儿子的意思。
    • 1、阿特是个“二赖子”,常找我们要吃要喝。
    • 2、又让二杠子和剩下的几个赖子一起一人拿着一把铁铲,把铲尖对着左边的棺檐子,使劲往上推。 
    • 3、赵本山最初皱吧中山装、瘪塌解放帽登场,表现的是当年生产队干部猥琐二赖子形象。
    • 4、如果没读什么书,脸皮厚,说话像二赖子,那就不同了。
    • 5、于是,他准备突围逃跑,他故意对二赖子他们说,后天三更时将从大东门突围,走蒙姑乡,经会泽县回老家,要他们当巧家路段的向导。
    • 6、你们认识不认识特别熟悉街面的人,要那种脑子灵会做生意的,最是懂古董珠宝买卖的,别找那些地溜子二赖子

    字义分解

    • 拼音lài
    • 注音ㄌㄞ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GKIM
    • 五行

    (1)(动)依赖;依靠:仰~。

    (2)(动)指无赖:耍~|~皮。

    (3)(动)留在某处不肯走开:孩子看到玩具;~着不肯走。

    (4)(动)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抵赖:事实俱在;~是~不掉的。

    (5)(动)硬说别人有错误;诬赖:自己做错了;不能~别人。

    (6)(动)责怪:不能~哪一个人。

    (7)(动)(Lài)姓。

    (8)(形)〈口〉不好;坏:今年庄稼长得真不~。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