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
拼音:wǔ tōng
注音:ㄨˇ ㄊㄨㄥ

五通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五通神。

引证解释:

⒈ 即五通神。

唐施肩吾《逸句》:“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
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龙城无鬼邪之怪》:“柳州旧有鬼,名五通。”

网络解释:

五通 (桂林市西郊五通镇)

  • 五通镇
  • 五通距离桂林市29公里,属于临桂区管辖,321国道途径此处,在建的贵广铁路途经这里,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就在五通镇,贵广铁路跨过五通的义江,经天平山隧道出五通。
  • 千年古镇—五通镇,最早置镇是五代十国时期为楚王马氏所设置,时间是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36年后(即后晋天福八年八月),五通由镇升为县,取名义宁。
  • 唐代的五通圩场是在街头村的铜岭,叫义宁圩。宋初(约998年)因市场规模扩大,于是将圩场从铜岭迁到水源街卖米坪,卖米坪有一座五通庙,因此义宁圩得名于五通圩,圩名因庙而名,这就是五通名字的由来。
  • 五通圩是桂林西北部的山货集散地。除大宗的茶叶外还有香菇、木耳、冬笋、勾藤、蓓子、桐油、茶油、草纸、樟脑、蜂糖、苎麻、桔柚、棕皮、桃李、松杉、兽皮等。明代每圩发往柳州的桐油、
  • 据《义宁县志》记载:五通圩还有“石灰、铁矿、锑矿、铜矿,其中以银矿为丰。银矿在智慧江瑶山里,银质甚高,矿百斤可得十余两”。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CEPK
    • 五行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