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斛
拼音:qián hú
注音:ㄑ一ㄢˊ ㄏㄨˊ

钱斛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钱财和粮食。 2.特指俸钱和禄米﹔薪俸。

引证解释:

⒈ 钱财和粮食。

《宋史·食货志上六》:“王安石秉政,改贷粮法而为借助,移常平、广惠仓钱斛而为青苗,皆令民出息。”

⒉ 特指俸钱和禄米;薪俸。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至绍兴间,新制:非经参部,人不勘支俸钱。三子遂俱无禄,独大主所请钱斛,已不能足用。”

网络解释:

钱斛

  • 钱斛,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ián hú,意思是钱财和粮食;俸钱和禄米;薪俸。
  • 字义分解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GT
    • 五行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EUF
    • 五行

    (名)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半为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