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无
拼音: | zhī wú |
注音: | ㄓ ㄨˊ |
之无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之字与无字。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引证解释:
⒈ 之字与无字。
引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元好问《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⒉ 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引明刘元卿《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汝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国语词典:
之字与无字,指极浅易的字。参见「不识之无」条。
网络解释:
之无
-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2、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 3、有些小说,思想性还是不错的,但是艺术性太差,真可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它的社会效益就大大地削弱了。
- 4、他们给他的所有表扬他都受之无愧。
- 5、学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达,要之无愧。
- 6、李明那段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可歌可泣的,他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之无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