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郎
拼音:yá láng
注音:一ㄚˊ ㄌㄤˊ

牙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牙人。

引证解释:

⒈ 即牙人。参见“牙人”。

《旧唐书·安禄山传》:“﹝禄山﹞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
明陶宗仪《辍耕录·牙郎》:“今人谓駔侩者为牙郎。本谓之互郎,谓主互市事也。”
清曹寅《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之二:“躧步仍推巾幗雄,数钱多傍牙郎死。”

国语词典:

买卖时居中的介绍人。

网络解释:

牙郎

  • 牙郎,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人、牙侩。
  • 牙郎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
    • 2、金牙郎从天跳踢,想一记飞腿踢飞姬瑀。
    • 3、安禄山性骁勇,能通解运用六蕃语言,曾任互市牙郎即现在的翻译官,其后任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捉上将,升讨击使,但因与奚、契丹战败,罪大当诛,因此被送往京师。
    • 4、我建议在霍邑处待机,霍邑守将是朝廷名将武牙郎将宋老生,此人着实了得;霍邑地势险峻,非数日之功可下。
    • 5、金秀才与牙郎办妥了银票交割,已是喜不自胜,正说要离开,忽然有人在他肩头上拍了一下。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ㄚ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AHTE
    • 五行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 拼音láng,làng
    • 注音ㄌㄤˊ,ㄌㄤ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VCB
    • 五行

    láng

    1.古代官名:侍~。员外~。

    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放牛~。女~。

    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君。情~。

    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令~。

    5.姓。

    làng

    见〖屎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