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乱反正
拼音: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注音:ㄎㄨㄤ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词性: 成语

匡乱反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后以'匡乱反正',谓扶正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匡乱反正”,谓扶正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於正。”
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上》:“﹝司马迁﹞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

网络解释:

匡乱反正

  •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 示例 其意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上》
  • 用法 作谓语;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匡乱反正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kuāng
    • 注音ㄎㄨㄤ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GD
    • 五行

    (1)(动)〈书〉纠正:~正|~谬。

    (2)(动)〈书〉帮助;救:~助。

    (3)(动)〈方〉估计:~计|~算。

    (4)(动)料

    (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6)(动)(Kuānɡ)姓。

    • 拼音luàn
    • 注音ㄌㄨㄢ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DN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 拼音fǎn
    • 注音ㄈㄢ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CI
    • 五行

    (1)(动)回;还:~击。

    (2)(动)反抗;反对:造~。

    (3)(动)翻转:~复。

    (4)(动)推及:举一~三。

    (5)(形)与“正”相对:~面。

    (6)(副)反而;相反地:画虎不成~成犬。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