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
拼音: | gān bīng |
注音: | ㄍㄢ ㄅ一ㄥ |
词性: | 名词 |
干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干冰
(1) 固态的二氧化碳,通常呈块状,在-78.5°C下吸热升华成气态,主要用作冷冻剂(如制冰淇淋)和冷却剂
英
引证解释:
⒈ 固态的二氧化碳,形状似冰雪。它是由气态的二氧化碳加压冷却而制成的,在常温常压下不经液化,直接变成气体。在常压下蒸发时可得-80℃左右的低温,减压下蒸发时则温度更低。在食品工业、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上用做冷冻剂。用飞机把小块干冰撒在云中可以形成人造雨。
国语词典:
由二氧化碳压缩成的雪状固体。在常温常压下不经液化,直接升华为气体。可作为冷冻剂、人造雨的原料,和制造舞台表演特殊的烟雾效果。
网络解释:
干冰
- 1、与干冰粒不同,碘化银微粒在投放时并不蒸发。
- 2、然后,他开始向冷冻机里面呼气,并对着呼出来的气投入大块干冰来制造结晶,这些结晶形成一场小雪暴,缓缓落在实验室的地面上。
- 3、循环后的碳被用于碳酸饮料以及制作干冰。
- 4、黑夜猫头鹰结合了独特的能量饮料,一辉光在这黑暗拍摄玻璃托盘,和干冰。
- 5、从一个当地冰店买一些大块的干冰。
- 6、对于干冰显示每个货舱内的总量即可。
字义分解
- 拼音gān,gàn
- 注音ㄍㄢ,ㄍㄢˋ
- 笔划3
- 繁体乾、幹
- 五笔FGGH
- 五行木
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 个数: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 〔干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gàn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