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挠腮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注音:ㄓㄨㄚ ㄦˇ ㄋㄠˊ ㄙㄞ
词性: 动词

抓耳挠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抓耳挠腮zhuā ěr-náosāi

(1) 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法可施的样子。也形容高兴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scratch one’s head (as a sign of anxiet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抓耳搔腮”。

⒉ 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个是处。”
《镜花缘》第十八回:“多九公只急的抓耳搔腮,不知怎样才好。”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只急得抓耳挠腮,闷了半日。”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二:“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他急得抓耳挠腮。”

⒊ 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平山冷燕》第十一回:“宋信听了,喜得抓耳挠腮,满心奇痒,哈哈大笑。”
《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
《老残游记》第三回:“姚云翁就将阁下学问怎样,品行怎样,而又通达人情,熟諳世势怎样,説得宫保抓耳挠腮,十分喜欢。”

国语词典:

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人在喜悦、生气、焦急或苦闷时的神情。《西游记.第一回》:「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听了,喜的抓耳挠腮。」也作「爬耳搔腮」、「抓耳搔腮」。

网络解释:

抓耳挠腮

  • 抓耳挠腮,汉语成语,作定语。
  •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 释义: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人心里焦急、苦恼、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
  • 出自:《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 1、这题急得他抓耳挠腮
    • 2、这道数学题他怎么也解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专横跋扈。
    • 3、春节!满街放鞭炮,逮谁都问,搓麻不怕警察知道!狗年更!上蹿下跳,生意火爆!抓耳挠腮,运全到。
    • 4、春节!满街放鞭炮,逮谁都问,搓麻不怕知道!狗年更!上蹿下跳,生意火爆!抓耳挠腮,运全到。
    • 5、这道题急得他抓耳挠腮
    • 6、看他那抓耳挠腮的样子,不知道又碰上什么为难的事了。

    字义分解

    • 拼音zhuā
    • 注音ㄓㄨㄚ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RHY
    • 五行

    (1)(动)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

    (2)(动)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破|~痒痒。

    (3)(动)捉拿;捕捉:~获|~土匪。

    (4)(动)加强领导;特别着重(某方面):~生产|~重点。

    (5)(动)抢着做:三~两~就把工作~完了。

    (6)(动)吸引(人注意):情节~住了观众。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BGHG
    • 五行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 拼音náo
    • 注音ㄋㄠ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ATQ
    • 五行

    (1)(动)(用手指)轻轻地抓:~痒痒。

    (2)(动)使别人的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止:阻~。

    (3)(动)弯曲;比喻屈服:不屈不~|百折不~。

    • 拼音sāi
    • 注音ㄙㄞ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ELNY
    • 五行

    (名)两颊的下半部:~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