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疏
拼音:bài shū
注音:ㄅㄞˋ ㄕㄨ

拜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上奏章。

引证解释:

⒈ 上奏章。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秩满当去,诸生輙拜疏乞留。”
唐陆龟蒙《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
清黄遵宪《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网络解释:

拜疏

  • 拜疏,读音bài shū,汉语词语,指上奏章。
  • 字义分解

    • 拼音bài,bái
    • 注音ㄅ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DFH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