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礼后兵
拼音: | xiān lǐ hòu bīng |
注音: | ㄒ一ㄢ ㄌ一ˇ ㄏㄡˋ ㄅ一ㄥ |
词性: | 成语 |
先礼后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先礼后兵
(1) 谓办交涉时,先采用礼貌的方式,行不通时再使用强硬手段
英
引证解释:
⒈ 谓办交涉时,先采用礼貌的方式,行不通时再使用强硬手段。
引《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郭嘉諫曰:‘ 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
《四游记·观音和好朝天》:“今吾与汝去,当临时观变,先礼后兵可也。”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大兵在后,先来试探我们……这就叫做‘先礼后兵’。”
国语词典:
先以礼节相待,再以强硬的手段相抗。
网络解释:
先礼后兵
- 1、我军的原则是先礼后兵,向敌军展开攻击。
- 2、同学之间有点矛盾,就说什么先礼后兵之类的话,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吧!
- 3、中国人是喜欢先礼后兵的,并不是软弱可欺,而是一种君视臣下的气势。
- 4、暴君和恐怖分子在袭击我们的国家之前,是不会先礼后兵的
- 5、你服不服?别怪我不给你机会,劳资向来是先礼后兵,最后暴戾恣睢。
- 6、呵呵,既然你不明白我的意思,那我们只先礼后兵了。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
- 注音ㄒㄧㄢ
- 笔划6
- 繁体先
- 五笔TFQB
- 五行金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
(2)(名)祖先;上代:~人|祖~。
(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
(4)(名)〈口〉先前。
(5)姓。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禮
- 五笔PYNN
- 五行火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後
- 五笔RGKD
- 五行水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