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腊
拼音:xià là
注音:ㄒ一ㄚˋ ㄌㄚˋ

夏腊的意思

词语解释:

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引证解释:

⒈ 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唐贾岛《寄无得头陀》诗:“夏腊今应三十餘,不离树下塚间居。”
唐李俨《道因法师碑》:“法师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於众中,迥见推挹。”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清塞》:“时夏腊已高,荣望落落。”

国语词典:

佛教规定僧众于每岁夏季九十日内,应静住寺内,坐禅修学。其开始与结束,犹如世俗之岁首与旧腊,故称为「夏腊」。参见「结夏安居」条。

网络解释:

夏腊

  • 僧人出家的年数
  • 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HTU
    • 五行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 拼音là,xī
    • 注音ㄌㄚˋ,ㄒ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EAJG
    • 五行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3. 姓。

    1. 干肉:“噬腊肉,遇毒。”

    2.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 皮肤皴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