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蟹
拼音:gāo xiè
注音:ㄍㄠ ㄒ一ㄝˋ

膏蟹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食用蟹的一种。以其多膏﹐故名。

引证解释:

⒈ 食用蟹的一种。以其多膏,故名。

宋梅尧臣《思归赋》:“膳羞则有鵁鶄、野鴈、泽鳧、鸣鶉,清江之膏蟹,寒水之鲜鳞。”
清陈康祺《乡谚证古·释虫·膏蟹》:“《鄞县钱志》:‘蟹之至小者,有膏,夜有光,惟正月间有之。’”

字义分解

  • 拼音gāo,gào
  • 注音ㄍㄠ,ㄍㄠ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PKE
  • 五行

gāo

1.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gào

1.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QEVJ
  • 五行

(名)螃蟹:~黄|~粉|虾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