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夷
拼音:wài yí
注音:ㄨㄞˋ 一ˊ

外夷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外彝'。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外彝”。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参见“外族”。

《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
《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白居易《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张鼎思《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梁公,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

网络解释:

外夷

  • 外夷,亦作“外彝”,是指传统儒家“内中国(天子)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君主华夷”,“华夷一体”是唐明清重要概念。
  •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
    • 注音ㄧ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XWI
    • 五行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