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ī lí zǐ sàn |
注音: | ㄑ一 ㄌ一ˊ ㄗˇ ㄙㄢˋ |
词性: | 成语 |
妻离子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妻离子散
(1) 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引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致勇》:“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您卖力气吃饭,没有错处,是那个旧社会叫您妻离子散的!”
国语词典:
家人离散,不能团聚。
网络解释:
妻离子散
- 1、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谋夕,新社会使人不再含悲忍泪。
- 2、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害得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3、这场战争,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4、过去在抗战时候,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 5、战乱使他们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 6、旧社会,地主把他家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字义分解
- 拼音qī,qì
- 注音ㄑㄧ,ㄑㄧˋ
- 笔划8
- 繁体妻
- 五笔GVHV
- 五行金
qī
1. 男子的配偶:妻子。妻室(指妻子)。妻小(妻子和儿女)。妻离子散。
qì1. 以女嫁人。
- 拼音lí
- 注音ㄌㄧˊ
- 笔划10
- 繁体離
- 五笔YBMC
- 五行火
(1)(动)分离:~别|悲欢~合。
(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
(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
(4)(动)(Lí)姓。
(5)(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