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
拼音: | gǎn zhào |
注音: | ㄍㄢˇ ㄓㄠˋ |
词性: | 动词 |
感召的意思
词语解释:
感召
1. 感化并召唤。
例
英
2. 通过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种意思传给或透露给代理人。
例
引证解释:
⒈ 犹感应。参见“感应”。
引南朝梁何逊《七召·声色》:“郑卫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宋陈师道《五言贺雨》:“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清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后》:“自古善人以气类相感召未有若‘復社’之盛。”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天心与人事相倚伏,人事与天心相感召。”
⒉ 感动、召唤。
引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序》:“先生远矣,不可追矣,然先生崇高之人格,伟大之思想,革命之精神,犹足感召吾族有为之士於百世以后。”
李昌《回忆民先队》:“军警虽然沿途阻挡,但是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和学生抗日斗争的感召下,不能不有动于衷。”
国语词典:
感化号召。
如:「他受到政府的感召,毅然决心回国贡献己力。」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感召
- 1、你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展现给我们一颗微微然挺立在高原上的独特形象给苍茫的青海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立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和感召。你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表达了和赞扬的人间完成生命力的强大你是我们的典范。
- 2、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 3、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 4、世界上也没有彻底的坏人,每个人总有些温善的时刻,有足够的感召,都会愈变善良。所以,一切唯心造,你想周围的人变,由你的心开始做夫,变心啊,变心可以变成众多的心。
- 5、电影的感召力很难分析,但是缺点却暴露无遗。
- 6、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字义分解
- 拼音gǎn
- 注音ㄍㄢˇ
- 笔划13
- 繁体感
- 五笔DGKN
- 五行木
1. 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与感召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