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洛
拼音:jiǔ luò
注音:ㄐ一ㄡˇ ㄌㄨㄛˋ

九洛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九雒 ”。即《九畴洛书》。

犹九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九雒”。即《九畴洛书》。参见“九畴”。

《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陆德明释文:“其即谓禹所受之《洛书》九类乎!”
王先谦集解引杨慎云:“九洛,《九畴洛书》。”
章炳麟《訄书·争教》:“自禹之衍九雒,始以声味容色暨於人事。”

⒉ 犹九州。参见“九州”。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变铜浑於九洛,鳞羽登歌;鸣玉鑾於四清,烟霞变色。”

网络解释:

九洛

  • 九洛,汉语词汇,亦作“ 九雒 ”。
  • 字义分解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VTN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 拼音luò
    • 注音ㄌㄨㄛ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TKG
    • 五行

    (1)(名)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

    (2)(名)(Luò)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