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体
拼音: | shì tǐ |
注音: | ㄕˋ ㄊ一ˇ |
适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适应身体的需求。
引证解释:
⒈ 谓适应身体的需求。
引《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
唐欧阳詹《二公亭记》:“古者,创栋宇纔御风雨,从时适体,未尽其要。”
明史槃《梦磊记·淑女闹园》:“恣口足珍羞,适体多文绣。”
网络解释:
适体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kuò
- 注音ㄕˋ,ㄎㄨㄛˋ
- 笔划9
- 繁体適
- 五笔TDPD
shì
1.往、至:仲尼适楚。(《庄子.达生》)
2.舒服、自得:舒适、安适、闲适
3.相合、相当:适时、适志、适宜
4.正好、恰好:爱之适足以害之。
kuò1.迅疾。
2.用于人名。
3.姓氏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