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é huǎn |
注音: | ㄏㄜˊ ㄏㄨㄢˇ |
词性: | 形容词 |
和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和缓
(1) 平和舒缓,使平和舒缓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时秦国良医和与缓的并称。
引晋挚虞《疾愈赋》:“讲和缓之餘论,寻越人之遗方。”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靁桐是别, 和缓是悉。”
清潘耒《河堤》诗:“古方治今病, 和缓技亦穷。”
梁启超《论请愿国会与请愿政府并行》:“如彼久病者,不敢望和缓,且望中医。”
⒉ 平和舒缓。
引宋巩丰《后耳目志》:“老子之文简古, 列子之文和缓, 庄子之文豪放。”
明宋濂《章公神道碑铭》:“外若和缓,而其临大事,则论议諍辨,不避权势,必折衷於理而后已。”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的语调虽然和缓,事实上是发出了新的战斗号召。”
⒊ 使情势由紧张转为松缓。
引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皇帝﹞企图用欺骗手段来和缓农民的反抗。”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童贞是想借这个机会使乔光朴和郗望北坐在一块,和缓两人之间的关系。”
国语词典:
温和舒缓。
网络解释:
和缓
和缓 (词语)
- 1、一阵争吵之后,气势变得和缓了些。
- 2、另一方面或者更多的时候,他力求某种的安静、平稳、干净、清洁,这时候就衬托出他的目光是何等的和缓。
- 3、非优区位的旅游发展往往是滞后和缓慢的,是旅游发展的温点地区。
- 4、湘江水流和缓,极是温驯,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甚多,汇注而入,下游更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绿洲片片。
- 5、而当你向西越过太行山主脉,却是渐行渐平,宽广辽阔的山顶面,让你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在“山”里,而像是进入了起伏和缓的浅丘平原。
- 6、平底的芭蕾舞鞋,由于缺少对脚部的支撑和缓冲,也会让脚酸痛。
字义分解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和
- 五笔TKG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hè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ó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huò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hú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与和缓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