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揖
拼音:bài yī
注音:ㄅㄞˋ 一

拜揖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打躬作揖。

引证解释:

⒈ 打躬作揖。

《后汉书·董卓传》:“卓讽朝廷使光禄勋宣璠持节拜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乃引还长安,百官迎路拜揖。”
唐李约《城南裴氏昆季》诗:“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
明徐渭《送通府王公序》:“寻朱蔡诸贤之里,而拜揖徘徊於其间。”
昆剧《墙头马上》第一场:“爹爹在上,孩儿拜揖。”

国语词典:

对尊长者行礼。

网络解释:

拜揖

  • 拜揖,汉语词汇。
  • 注音:bài yī。
  • 释义:打躬作揖。
    • 1、宾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推避而也。
    • 2、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内外人士不断前来拜揖此石。 
    • 3、走在九月的月色下,遐思一如生了双翼的彩凤,从心灵的窗口起飞,拜揖歌舞窈窕的玉宇琼楼。
    • 4、鹤霞一丹态度的一板正经和严肃的面颜,让也不由得让东方居士边鞠躬边拜揖的回应起来。
    • 5、小姐未及开言,那钟景期此时魂飞魄荡,大着胆走上前来,作了一揖道“小姐在上,小生钟景期拜揖

    字义分解

    • 拼音bài,bái
    • 注音ㄅ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DFH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RKBG
    • 五行

    (动)〈书〉拱手行礼:~让|开门~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