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
拼音:rú jiàng
注音:ㄖㄨˊ ㄐ一ㄤˋ

儒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儒将rújiàng

(1) 有文人风度的将帅

a general who is an equally accomplished man of letters

引证解释:

⒈ 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

唐薛能《清河泛舟》诗:“儒将不须夸郄縠,未闻诗句解风流。”
宋苏辙《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之一:“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陈毅同志是一员‘儒将’,能征善战,又精通文墨。”

国语词典:

兼具读书人才识与风度的将领。

网络解释:

儒将

  • 儒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ú jiàng,指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文采武功都很出色的将领。出自唐.薛能 《清河泛舟》诗:“儒将不须夸 郄縠 ,未闻诗句解风流。”
    • 1、兼资文武,尚节义,喜谈兵法,有儒将风。
    • 2、柳云相信戚继光绝不是真的爱什么风雅,要以诗词出名,而只是要以此博得广大文官集团的认同,认为他不是一个粗鄙不通文墨的武将,而是儒将。 ()
    • 3、而且李典乃是曹操军中有名的儒将,比起其它赳赳武夫倒是更容易与人亲近。
    • 4、在想像中,你哥哥是个赳赳武夫,怎知见时却羽扇纶巾,很有儒将风采。
    • 5、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帅,其过人之处大概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的重大关键时刻明断是非,果敢抉择。
    • 6、其祖武慎公刘长佑为人谦和,有胆有识,文武兼备,与江忠源创立起兵最早的一支湘军“楚勇”,战功卓著,慎而多谋,有儒将之风。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WFDJ
    • 五行

    (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

    (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

    • 拼音jiāng,jiàng,qiāng
    • 注音ㄐㄧㄤ,ㄐㄧㄤ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QFY

    jiāng

    1.(副词)就要;快要 :天~下雨

    2.(介词)把;拿:~功赎罪。

    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军。

    4.带领;搀扶:~幼弟而归。扶~。

    5.做:慎重~事。

    6.休养;调养:将养。

    7.(文言副词)又;且 :~信~疑。

    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 :赶~上去。

    jiàng

    1.统率士兵的人:大将、勇将、将士用命。

    2.高级军阶的名称:上将、中将、少将。

    3.喻指超群杰出的人才:游泳健将。

    4.带、率领:将兵。

    qiāng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