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榖
拼音:mí gǔ
注音:ㄇ一ˊ ㄍㄨˇ

迷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树名,形态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它的花光华照耀四方,据说人佩戴在身上不会迷路。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木名。佩其花不会迷惑。

《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迷榖出招摇山,亦名雀山,其树如榖,又如楮,其花四照,名曰迷榖,如佩之,令人不迷。”

网络解释:

迷榖

  • 迷榖,出自《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是一种树。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ㄧ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PI
    • 五行

    (1)(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

    (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

    (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FPTC

    即“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