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之才
拼音: | bù jī zhī cái |
注音: | ㄅㄨˋ ㄐ一 ㄓ ㄘㄞˊ |
词性: | 成语 |
不羁之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约束。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网络解释:
不羁之才
- 1、李白行为豁达,才华横溢,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典型的不羁之才。
- 2、如当时北大文科学长不羁之才陈独秀因私德而遭诟病,在这事上蔡元培也没主张抓着人家小辫不放,而是理性客观地秉持着心中的天平。
- 3、我们往往会立即联系到徐文长、蒲松龄这些不羁之才,长期困于场屋。
- 4、不羁之才,当有特殊的教法,或者以前几位老师,虽然久拟皋比,却不曾教过这等特别聪颖的学生。
- 5、章豪放不羁之才,行文如天马行空,恣意驰骋,连下联中重用两“心”字亦未加注意,可能是秉笔愤书,一挥而就所致。
字义分解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不羁之才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