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子
拼音: | pào zǐ |
注音: | ㄆㄠˋ ㄗˇ |
炮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小的炮弹。 2.枪弹;枪子儿。
引证解释:
⒈ 小的炮弹。
⒉ 枪弹;枪子儿。枪弹和小炮弹的俗称。
引清王元榜《庚癸纪略》:“鎗砲之声如爆竹,砲子呼呼不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史致谔档案》:“城上砲子如雨,兵勇亦有伤亡。”
网络解释:
炮子
- 1、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喽!
- 2、安全个屁,你没看到楼体的破坏痕迹都是炮弹造成的吗?我可不想在这里挨炮子儿。
- 3、的这位出版者,天幸只有笔而没有炮子儿。
- 4、日本鬼儿,喝凉水儿,坐汽车,压断腿儿,到青岛,吃炮子儿,沉了船,没了底儿……
- 5、破潼关就是用的红衣大炮,两千年雄关抵不上大炮几颗炮子儿,这会子再来血战攻城,建奴的旗丁再不是人,当官的也有点儿不意思吧……
- 6、此时炮声雷震,炮子蝗飞,两军战舰在惊涛骇浪里,簸荡起落,一往一来的扑战。
字义分解
- 拼音páo,bāo,pào
- 注音ㄆㄠˊ,ㄅㄠ,ㄆㄠˋ
- 笔划9
- 繁体炮
- 五笔OQNN
- 五行火
páo
1. 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bāo1.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pào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 爆竹:鞭炮。花炮。
3.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