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毛
拼音:yàn máo
注音:一ㄢˋ ㄇㄠˊ

燕毛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祭祀后宴饮时,以须发的颜色别长幼的坐次,须发白年长者居上位。
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后宴饮时,以须发的颜色别长幼的坐次,须发白年长者居上位。毛,须发。

《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
郑玄注:“燕,谓既祭而燕也。燕以髮色为坐。”
朱熹集注:“燕毛,祭毕而燕,则以毛髮之色别长幼,为坐次也。齿,年数也。”

⒉ 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清洪亮吉《白发为胡上舍唐作》诗:“生今上坐非忝窃,燕毛之礼谁敢忽。”
清昭槤《啸亭续录·廷臣宴》:“其礼一如曲宴宗室礼, 蒙古王公皆预是宴,盖以别燕毛行苇之义也。”

国语词典:

古礼,祭毕宴饮时,按发色安排长幼的坐次。

网络解释:

燕毛

  • 燕毛,是汉语词汇,出自《礼记·中庸》,解释为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 字义分解

    • 拼音yàn,yān
    • 注音ㄧㄢˋ,ㄧㄢ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AUKO
    • 五行

    yàn

    1.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2. 轻慢:“燕朋逆其师”。

    3. 古同“宴”,安闲,安乐。

    4. 古同“宴”,宴饮。

    yān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2. 姓。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