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炁
拼音:xíng qì
注音:ㄒ一ㄥˊ ㄑ一ˋ

行炁的意思

词语解释:

运行体内的真炁,以通经脉。

引证解释:

⒈ 即行气。参见“行气”。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

网络解释:

行炁

  • 行炁,又称运炁、引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运行体内的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释滞》:“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就是说开始学习行炁法,从鼻孔引炁闭守,暗暗地用心数一百二十下,然后引入身体内部,再从口中将浊气吐出,微微吸入清炁,一般要吸入的炁多而呼出的炁少,用一根鸿毛放在鼻孔上,以鸿毛不动为最佳。常行此法,能使人长寿,《抱朴子内篇·至理》:“服药虽为长生之本,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QOU

    同“”。如“坎炁”(kǎnqì),中药上指干燥的脐带。